您好,欢迎光临鑫山党建网!

重新认识陈独秀

  • 文章来源 : 新京报
  • 发布日期 : 2013-08-19
  • 阅读数 : 1443

《陈独秀全传》是陈独秀研究的集大成之作,回答了人们关于陈独秀的种种问题和疑惑,也为中共党史研究提供了新的观点和视角。作者以珍贵秘档,详尽梳理了陈独秀一生思想发展的脉络,并展现了他与国共两党、与中国革命复杂纠结的历史关系。主要内容包括:一、家世、早年经历及感情生活;二、创办《新青年》发起新文化运动,参与创建中国共产党,在任中共领导人期间的贡献与错误及与共产国际的关系;三、与托派的关系,相关主张和活动;四、与国民党的关系;五、文字学等纯学术研究。

关于陈独秀在大革命时期的主张、与共产国际的关系、对大革命失败所应承担的责任,书中都有充分的讨论,并做出了实事求是的评判,既不栽赃,也不开脱。有关陈独秀后期与托派结合的问题,本书做了清晰梳理。8月12日,该书出版座谈会在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举行,唐宝林谈及了自己的研究,著名党史专家陈铁健等人发表了自己的见解。

与康有为、孙中山不一样的陈独秀

唐宝林

大家知道中国从1840年鸦片战争开始已经沦为半封建半殖民地国家,人民受到了国外帝国主义和国内封建主义严重的压迫、剥削、困难深重,于是就出现了一些先进知识分子努力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

但是我感觉到陈独秀和这些人比较起来有一些特殊性。简单来说康有为主张君主立宪,想走日本和英国的强国道路,孙中山发动革命走向共和,但他们都失败了。孙中山由于1925年正在高潮的时候出师未捷身先死,所以由蒋介石来继承他的遗志,蒋介石适应了历史潮流,北伐统一了中国,他们的强国,主要都围绕着使中国强大起来的奋斗和探索。

但是,一个国家的根本问题还是应当要富民,使得民众幸福起来。陈独秀的特殊性就在于他从参加革命开始就强调人权和富民的问题。

大家知道他探索的特殊途径有三个特点,一是他把国家和人民联系起来。他在1904-1905年主编了《安徽俗话报》,认为中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国民性落后,每个人只知有家,不知道有国。

二是把强国和保护人权、富民联系起来。陈独秀提出来一个新观念,近代国家是为个人谋幸福的团体,国家应该为人民谋幸福,而不是剥削、压迫和镇压人民,这样的国家才是进步的国家。他从第二年开始就把这个具体化了。陈独秀提出,国家如果不能为人民的幸福而建立的话,这样的国家只会镇压剥削人民。

后来,陈独秀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开始建立共产党,然后就开始领导革命,胡适就和他决裂了。但是很遗憾,他领导的共产党完全是共产国际的一个支部,他必须绝对服从共产国际,共产国际服从斯大林。在党内和共产国际内部,他没有体会到任何的民主,他在大革命过程中和共产国际发生过许多冲突,后来证明他不一定对,但共产国际都是完全错误的。他几次表示反对都被压制了,最后失败,还必须让他承担责任,他也不得不忍下来了。

还有一个问题他看到和亲身体验到了——这个共产国际和他领导下的中国共产党党内也缺少民主,他本身以为共产国际有民主,但他一次次被压服了。党内有不同意见,说他家长主义,他其实也很难受,他必须执行共产国际的路线。

到晚年,1934年12月苏联基洛夫被刺杀以后,斯大林开始大批屠杀列宁时期的领导。陈独秀从1936年又开始思考这个制度。苏联的社会主义制度和无产阶级专政制度究竟能不能给人民带来人权和幸福。陈独秀明确说,托洛茨基当了斯大林的反对派反对斯大林,如果不从制度上改变这个国家,仅仅反对斯大林一个人,那么斯大林倒了,无数个斯大林就会从苏联和别的国家产生出来,后来的历史完全证明了他的思想多么正确。他又重新把原来五四时期的民主思想,要求人权和保卫人民幸福的思想做了提高。总之,陈独秀的思想和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和前面几个先进分子的探索完全不一样。

陈独秀没有自己的理论体系

陈铁健

1920年,陈独秀相信无产阶级专政是多数人的民主,相信列宁主义。1929年又相信把无产阶级专政和党内民主相结合的托洛茨基主义。从最初的民主主义到列宁主义,从列宁主义转到托洛茨基主义,最后成为一个终身的反对派,陈独秀没有自己的理论。他晚年形成的民主观点,可以说是他经过一次次的相信,一次次的经历,然后从沉痛的经验当中的升华。他晚年对民主、对人权、对苏联斯大林主义明晰的认识,非常了不起。

另外我感觉到最深刻的一点,就是陈独秀讲到腐败的问题。他说,游民无产阶级夺权之后,必然是采取报复性的专政,无法无天,专制独裁,缺乏人道主义,背离马克思主义。他说这种强势的专政很可能最后是由腐败导致它的溃亡——苏联不就是这样吗?黎澍先生生前我问过他,他说两个字,内溃。这个观点和陈独秀的观点是一样的,陈独秀远在半个世纪前就说了。

我认为《陈独秀全传》最大的特色,就是讲托派的问题,所谓的托陈取消派。中国托派的形成、从它的演变到结局,托派极左理论对中国革命事业的危害,陈独秀和他们之间的斗争,这是别人写不出来的。

另外,唐宝林讲到陈独秀自身的弱点,一是认识不彻底,理论的缺失,另外还有性格的软弱。有时候他走极端,这也是感情性格方面的影响。在蒋介石北伐军兵临城下的时候,他准备发动群众冲击英租界,引起国际关系的扩大,最后被斯大林和共产国际制止,说这样如果把苏联牵扯进来是不可以的,所以把这个事情给取消了。如果闹起来绝对不是一个好结局,这是一种没有理智的拼命主义。总的来说,我们共产党在建党初期,一直到大革命,甚至1927年以后瞿秋白主持中央的时候,都有一种过激的、急功近利的极端行为。

大革命为什么失败?其中很重要的一点原因,我们的工农运动超过了孙中山所限定的扶助农工的界限。你可以实行耕地农有,耕者有其田,但要采取和平的办法,从减租减息过渡,慢慢地主的土地采取和平赎买的办法交给农民,而不是鼓动农民的自发性、报复性和破坏性,特别是游民掌控着农会之后,它这种平分的观念具有巨大的破坏性,特别是对前方作战的北伐军中下级军官的影响极其严重。《陈独秀全传》里已经说到这一点,陈独秀向共产国际报告,北伐军很多的军官都是两湖地区地主子弟,你在后面杀他的家人,抄他的家,截流他的汇款,自然影响前线作战,这是非常有道理的。1947年5月30号毛泽东有这样一个报告,他自己就否定了当时打土豪分田地过激的做法,后来越来越稳当,才取得了三年战争的胜利。

另外讲到陈独秀和瞿秋白的分歧我完全赞成,过去我们为了给瞿秋白平反说他的好话过多,而对他的缺点、错误、不足说得很少。现在来看有很多左的东西,所以他后来盲动的错误和他自身的悲剧,和他自身过于激进有关系。书中专门有一个篇目,就是讲陈独秀和瞿秋白的分歧,这很对,评价也很平实。

【延伸阅读】

《独秀文存》原样再版

《独秀文存》共三卷四册,1922年8月由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先后多次再版。内容包括论文、随感录、书信。其中论文主要为发表在《新青年》上的作品,如《敬告青年》、《法兰西与近世文明》等。《随感录》多为数十字,乃至百余字的杂感,涉及社会问题、思想问题、学术问题等。书信部分为主创《新青年》时期学生、教授、学者、文化保守主义者,《新青年》同僚写给陈氏的信件(不少为公开信),陈独秀针对来信的内容,或驳斥,或赞同,或辨析,内容精辟、深刻。对新文化运动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蔡元培评价此书说:“这部文存所存的都是陈君在《新青年》上发表过的文章,大抵取推翻旧习惯创造新生命的态度,而文章廉悍,足药拖沓、含糊等病;即到今日,仍没有失掉青年模范的资格。”

鲁迅在评价陈独秀其人时说:“假如将韬略比作一间仓库罢,独秀先生的是外面竖一面大旗,大书道:‘内皆武器,来者小心!’但那门却是开着的,里面有几支枪,几把刀,一目了然,用不着提防。”

《独秀文存》在当时有着极大的影响力。但因时光久远,这一珍贵文献逐渐消失,存世量很少,有很高的收藏价值。外文出版社此次全本推出《独秀文存》,为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独家出版此书足本,本次出版以1922年上海亚东图书馆初版原样,原封面,原版式影印出版,与原本高度一致。

主办:中共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125号凤凰城 电话:0371-66513888 电子邮件:dj@hnxinshan.com
Copyright © 2002-2019 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65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