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快乐是人的天性。快乐能够增进人的心理和生理健康、促进学习和工作、调节和改善社会关系,是社会和谐发展的“润滑剂”和“催化剂”。什么是快乐,怎样获得快乐?在这个问题上可能因人而异、见仁见智。不过,只要我们用心思考和体验,还是可以得出一些共性认识,从而掌握开启快乐之门的钥匙。
快乐存在于学习中。一个人要想快乐,离开了学习恐怕不行。孔子说:“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人在呱呱坠地、第一次睁眼看世界时,就开始了学习;挎上书包、走进学校,主业是学习;走向社会、参加工作,还需要不断学习;甚至到了退休年龄、离岗回家以后,仍然离不开学习。可以说,不论有意无意,学习都会伴随我们终生。从某个角度看,学习就是看“书”,只不过不同时段看的“书”有所不同罢了,有时是以看“有字之书”为主,有时则是以看“无字之书”为主。只有坚持看“书”学习,才有可能做到上学时知识不断丰富、工作时能力不断增强、退休后思想和觉悟不退化,从而体味到不断成长和进步的快乐。
快乐存在于做人做事的过程中。有人曾做过一个形象的比喻:快乐就像追赶一辆已经启动的末班车,追赶的过程是快乐的,而在踏上这班车的一瞬间,快乐也就消失了。这个比喻不一定恰当,但它启示我们:要追求快乐,就要学会体验和享受做人做事的过程。做人诚实守信、与人为善,做事尽力而为、善始善终,这样才能在整个生活过程中做到心安理得、无怨无悔,充分享受做人做事的快乐。
快乐存在于宽广的胸怀和视野中。从某种意义上说,胸怀和视野的宽度与广度决定了幸福指数与快乐指数的高度。胸怀宽广,做人做事才能拿得起、放得下,容人所不能容,行人所不能行,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视野宽广,才能不囿于自我,不囿于一时一事之得失,明白“风物长宜放眼量”的道理,用发展的眼光、长远的眼光看问题,从而体验到举重若轻、从容淡定的快乐。
快乐存在于年轻的心态中。时代的脚步越来越快,这使得生活中的许多“定论”变得不那么“定”了。譬如,在农耕经济时代,一般是人的年岁越长,懂的东西就越多;但到了当今的信息时代,这种现象却发生了改变:年轻人对知识与信息的把握常常超过了年长者。在这种情况下,只有始终保持年轻的心态,不断增强对知识和信息的敏锐度,努力提高学习力,才能顺应时代发展的新趋势、适应工作事业的新要求,以快乐、积极的姿态面对事业和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