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法》第十九条明确规定“在公司中,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的规定,设立党的组织,开展党的活动,公司应当为党组织的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重庆工商以“敢为、能为、有为”的“三为”精神,着力推进非公党建工作,不断扩大党组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有效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促进了全市非公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启示一:高度重视,形成抓非公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
针对党组织在非公经济组织中覆盖率总体偏低,影响力、吸引力、凝聚力还较为薄弱,部分非公企业主对党建工作不够了解、对组建党组织存在认识误区等情况,组织开展多项宣传活动。一是向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发放公开信82万余份,大力宣传加强非公党建的重要意义,增强业主认同感;向非公经济组织党员职工发放《党章》、《中国共产党历史》等书籍7000余册,建立非公党建专题网站。二是以唱读讲传活动为载体,围绕建党90周年,举办形式多样的庆“七一”文娱演出36场次;组织非公经济组织开展“我身边的共产党员”讲故事活动45场,参与党员、职工达5200余人。三是以党性教育活动为载体,宣传党的方针政策、相关法律法规,强化沟通交流,赢得非公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关心和支持,为扩大非公经济党组织的覆盖面提供良好的舆论支持,形成了加强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浓厚氛围,成为企业的自觉行动,成为企业职工的热切期盼,全市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新局面已形成。
启示二:完善体制,为非公党建工作提供组织保证
结合重庆实际情况,出台了《关于发挥工商职能切实加强我市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报告》,探索建立由工商部门直接牵头负责非公经济组织党建工作的新体制。一是建立“三级贯通”的组织体系。在市局成立了非公党建工作指导组,全市38个区县、3个直属开发区成立了非公党(工)委、每个局并配备2—3名专职工作人员,全市390个工商所建立了非公党建工作指导站、并配备1509名工商干部兼任党建指导员,全面形成了“三级贯通”的非公党建管理网络和工作格局。二是建立层层负责的责任体系。树立“不抓非公党建工作是失职、抓不好非公党建工作是不称职”的理念,明确区县局非公党工委书记为第一责任人、分管领导为直接责任人,班子成员为片区责任人;将非公党建工作纳入重点目标任务,同规划、同安排、同检查、同考核。三是明确细化各级岗位职责。细化非公党工委及非公党建办、相关岗位、人员的职责任务,明确党工委书记负责非公党工委全面工作,指导站站长负责工商所辖区内非公经济组织的党建工作,党建指导员具体指导非公经济党组织开展党的工作,实现党的工作在非公经济领域全覆盖,同时指导非公经济组织开展生产经营活动,切实履行“一岗双责”制度。
启示三:建全组织,夯实非公党建工作基础
针对大多数非公经济组织散、小、不稳的实际情况,围绕“有非公经济组织就有党的组织”的目标,努力探索党组织全覆盖的有效形式。一是搭建数据平台,切实加强基础工作。全系统4400余名工商干部历时一个月,逐户上门开展“拉网式”调查,发放调查统计表82万余份,逐一核实每一户非公经济组织的基本信息、党建情况等多项内容,开发了非公党建信息管理系统,设置工作提示、信息录入、信息查询等功能模块,录入非公党建信息3000万余条,实现了对全市非公经济党组织网格化管理。二是开展组建活动,扩大党组织覆盖面。采取“单位对口帮建、党员结对帮教、干部挂钩帮扶”的方式,开展“千名干部牵头帮建非公经济党组织活动”,任务到人,包干到户,并把8月确定为“建立组织、发展党员”为主题的“组建月”活动。全系统干部充分履行职能,定期到帮建单位进行具体指导,加强与非公经济业主沟通协商,解决实际困难,共同研究提出组建计划,针对不同行业、不同类别非公经济组织具体情况,实行分类指导,逐步构建点、线、面相结合的党组织全覆盖网络。全市新建党组织1028个,发展党员75名,培养入党积极分子1168名。
启示四:聚力增效,发挥非公党组织和党员先锋作用
一个支部一面旗,一名党员一盏灯。要让非公经济党组织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发挥起来,成为助推非公企业快速发展的强大动力。一是开展主题实践活动,搭建党员发挥作用的广阔舞台。深入开展以“展示身份、展示作用、展示形象”和“服务员工、服务企业、服务社会”为主要内容的“三展示三服务”主题实践活动,武隆县仙女山支部积极引导党员“亮身份、亮职责、亮承诺”,较好的彰显了党员的先进性,把个私一条街打造成红色旅游特色街,实现了“党建带发展,发展促党建”的双赢局面。二是抓点示范,整体推进。为了增强党组织凝聚力、向心力,按照一块牌子、一面旗子、一个班子、一个活动室(场所)、一个宣传栏、一套制度、一系列活动、一套完备资料等“八个一”标准,精心打造非公党建活动阵地,创建非公党建工作示范点266个,在非公经济党组织中逐渐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氛围,38个区县有94名非公经济业主被选举或推荐为“两代表一委员”。三是指导非公经济组织积极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以“一讲二评三公示”活动为载体,将非公经济党组织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细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具体要求,把评比结果与考核激励相结合,与党员员工的绩效工资、奖金补贴、评优评先挂钩,调动企业党员员工的积极性,推动企业发展。渝北阿兴记对员工工作进行每月一评,每月考评结果作为年终考核的依据,年终评出的优秀党员和员工,由集团公司进行集中表彰,有效激发了党员和员工学先进、当先进、赶先进的工作热情,促进了企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