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辖以来,重庆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以下简称“两新”组织)得到长足发展,其规模从1997年约占全市GDP的25%发展到如今占据半壁江山,而且城镇就业和新增就业岗位绝大部分也由“两新”组织提供。其独特的地位和贡献,决定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成为我市党的建设的重要领域。
“市委高度重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并寄予厚望,2006年7月决定设立中共重庆市委新经济社会组织工作委员会(以下简称‘市委两新工委’)时,市委就明确提出了重庆‘两新’党建要努力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要求。”市委两新工委书记郭翔说,“近年来,我市‘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坚持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在服务我市科学发展大局中彰显作为。”
据统计,截至2011年底,我市“两新”党组织总数已达到13818个,其中非公企业党组织11563个、社会组织党组织1776个,多项工作已经走在全国前列。
组建创新:
“5+X”模式在全国推广
“以前解放碑CBD区域党员经营户就像散落在商海中的珍珠,现在党组织把他们串起来了,使他们的先进性在商海中闪耀。”渝中区委两新工委副书记赵彪感慨地说。
解放碑CBD区域楼宇建立党组织,是我市“两新”组织组建党组织的一个缩影。
近年来,市委两新工委将组建党组织作为“两新”党建的一项基础性、战略性工作来抓,并提炼出“5+x”组建模式,即依托工业园区和经济园区、依托街镇社区和行政村、依托商务楼宇、依托专业市场、依托专业协会建党组织5种指导性组建模式,在此基础上鼓励各地积极创造行业联合建、区域统一建、镇街分类建、就近挂靠建等多种组建形式。
2011年,市委两新工委与市委组织部、市工商局、市民政局联合开展千名干部牵头集中帮建“两新”组织党组织活动,4个系统1860名党性强、业务精的机关党员干部参与帮建,当年全市共帮建“两新”组织党组织达3205个,覆盖“两新”组织4294家。
我市探索建立的“5+X”党组织组建模式,成功破解了“两新”党组织组建难的问题,被全国党建研究会非公专委会作为创新成果在全国推广。
示范引领:
创先争优塑党建品牌
为营造浓厚的党建工作氛围,激发各地创新创造活力,我市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和庆祝建党90周年为契机,在全国率先开展“两新”组织党组织三级示范点和示范区县创建活动。该活动以实现“两新”组织“与党一心,守法经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党组织实现“五个好”、党员实现“三个高于”为主要内容。目前,经各区县两新工委和市级行业党组织的精心培育和用心打造,一大批富有“两新”组织特色和党建内涵的示范典型涌现而出。截至2011年底,全市三级示范点总数达到5023个,其中市级示范点361个、区县级示范点1468个、街镇级示范点3194个,分别占全市“两新”党组织总数的2.6%、10.6%和23%,基本上各个类别、行业、领域都有典型示范。各区县还将三级联创由点向线延伸、由线向面拓展,打造了一批“两新”组织党建工作示范园区、示范街镇、示范行业。
在此基础上,市委两新工委还启动了“两新”党建示范区县创建工作,目前已打造出一大批党建品牌,其中大渡口的12371党建在全国推广,沙坪坝的红岩党建、江北的红心党建、巴南的心桥党建、万州的移民家园等党建品牌在市内外产生较大影响。
锻造队伍:
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
抓好“两新”党建,选好配强党组织书记是关键。
我市把“两新”党组织书记人选首先瞄向了政治上强的党员业主。重庆阿兴记产业集团董事长刘英,原在涪陵政府机关工作,后下海经商办企业,是20多年的老党员,阿兴记成立党组织时,刘英被选为党总支书记。在她的带领下,目前阿兴记已成功打造“诚信服务、温馨服务、特色服务”的餐饮行业党建品牌。
同时,市、区县两新工委还采取内部培养、外部选派、公开招聘等方式,选好配强“两新”党组织书记。目前,全市共从“两新”组织内部培养选拔党组织负责人578名,从“两新”组织党务干部中考录公务员、事业单位人员74名。
近年来,我市进一步优化“两新”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的选配、使用方法与途径。巴南实施党务人才推介工程,举荐党组织负责人近100人;北碚选派23名机关优秀年轻干部到非公企业挂职担任党委副书记;丰都建立起“改非领导+选派大学生+工商指导员”党建工作指导员队伍新模式;璧山将非公企业人员纳入乡镇公推差选报名范围,有效拓展党组织书记成长渠道。
为提高党组织书记和党建工作指导员素质,市委两新工委加大了培训力度,举办市级示范点党组织负责人科学发展主题集中培训班等;各区县也进一步健全分级分层培训体系,有效提升党务工作者队伍整体素质。
“两新”组织也是容易滋生腐败的源头之一。为此,市委两新工委在全国率先推进“两新”组织的反腐倡廉建设,坚持在组建党组织的同时同步建立党的纪检机构或配备专职纪检人员,积极探索纪检机构在“两新”组织发挥作用的有效途径。截至2011年底,全市“两新”组织共设纪委147个、纪检委员2389名。在去年召开的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党风廉政建设座谈会上,我市作了典型交流发言,得到中纪委领导的肯定和表扬。
发挥作用:
党建工作也是生产力
“党建工作抓实了也是生产力。”2008年,市委两新工委率先在全国提出党组织在“两新”组织处于政治核心地位,发挥推动发展、培养人才、服务员工、凝聚人心、引建文化、促进和谐6大作用。同时,还对“两新”组织广大党员提出了“政治思想素质、业务技能、工作业绩高于一般员工”“三个高于”的要求,为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发挥作用指明了方向。
近年来,全市广大“两新”党组织围绕职能职责,展作为、展形象、展风采。在“两新”组织,生产技术骨干加入党组织,找到了新的奋斗目标;党员成为生产技术骨干,增强了党员的示范作用;党员技术骨干成为管理者以至进入企业决策层,确保了企业的健康发展。在支援汶川、玉树抗震救灾的紧要关头,在应对金融危机的关键时刻,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重要阶段,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实践中,“两新”党组织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党员充分彰显先进性,我市“两新”党建呈现出前所未有的活力、效率和影响力。
再谱新篇:
今年党组织将达1.5万家
中央将2012年确定为基层组织建设年。前不久,中央召开了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为进一步抓好非公党建指明了方向。郭翔强调,今年我市将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为抓手,以贯彻落实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为契机,以创先争优为动力,建好组织固基础、管好党员强队伍、发挥作用促发展、打造品牌树形象、健全机制上台阶,大力实施建组织扩大覆盖面、建机制发挥党组织作用的“双建”工程。
据介绍,截至今年底,力争全市“两新”组织党组织总数达到1.5万家,全市从业人员在20人以上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专职人员在10人以上的社会组织党组织覆盖面分别达到60%、50%以上;充分发挥市工商局、市民政局等部门的职能作用,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全年将新发展党员4500名,党员占员工比例力争达到3.5%;进一步提升党组织作用发挥的水平,探索总结出“叫得响、立得住、推得开”的“两新”组织党建工作品牌,“双强六好”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创成率达30%;进一步加大“两新”组织党组织工作经费、制度机制等保障力度。通过深入开展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努力实现重庆“两新”组织党建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的目标。(记者 陈隆新 彭文华 庞毅 周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