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第十一次党代会以来,省委始终把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摆在重要位置,按照“保证抓党建”的思路,坚持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的原则,抓重点破难点,抓基层打基础,不断加强各领域基层党的建设工作,为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障和政治保证。
坚持党委领导和部门指导相结合,建立和完善上下衔接、条块联动的基层党建责任体系,将“书记抓、抓书记”要求落到实处
5年来,通过理顺党建工作体制、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实施基层党建书记工程、完善基层党建工作考核等措施,积极整合各方面抓基层党建工作的资源和力量,初步形成了“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工委具体指导、行业部门合力推动”的基层党建责任体系。
2008年,由省委组织部牵头,成立了由省直机关工委、省高校工委、省政府国资委、省国防科工委、省工商局、省民政厅、省总工会、团省委、省妇联等多家单位参加的基层党建工作联席会议,定期通报工作情况,适时研究重大问题。
同年,省委明确提出县委书记是抓基层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乡镇党委书记是直接责任人。从2009年开始,省委组织部每年对86个县市区委书记抓基层党建工作进行专项考核,并全面推进县乡党委书记向市县党委全委会专项述职评议、接受党代表民主评议等工作。
目前,全省14个市州都建立了基层党建综合考核评价办法。
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期间,省委先后依托工商、民政、教育等政府职能部门成立了党内活动行业指导小组,分别赋予了指导和推动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和学校党建工作的职责。
注重载体创新和制度创新,树立了一批在全国叫得响、推得开的基层党建品牌,基层组织建设呈现出“百花齐放”的好局面
从兰州市七里河区西湖街道走向全国的“民情流水线”工程,被专家学者称为城市社区基层党建新模式。5年来,省委、省政府一直关注“民情流水线”工程的实施情况,各级组织部门注重总结经验,目前初步形成了以 “三维数字信息管理系统”为平台,以人性化菜单服务为载体的城市社区管理和服务体系。2010年8月,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对“民情流水线”工程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各城市社区进行推广。2011年3月8日,省政府与工业和信息化部在北京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共同加快我省三维数字社会管理系统建设,大力推广和深化“民情流水线”工程,签约合作项目涉及投资金额达47亿元。
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的逐步理顺,在全国叫响了“非公党建甘肃模式”。从2008年6月开始,省委充分发挥工商部门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市场监管优势,先后依托成立了省市县三级非公有制企业工作委员会,一些街道和乡镇还依托基层工商所成立了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站。截至目前,全省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组建率由2008年底的3.76%提高到16.44%,在全国排名第二。2012年3月,我省非公企业党建的做法在全国非公有制企业党的建设工作会议上作了典型交流。
“项目制”使基层党建经费投入长效化,党建重点工作全程跟踪管理。从2008年开始,省委组织部采取项目运作的办法,大力扶持基层党建创新,推动党建重点任务落实。4年来,省级财政共投入4400多万元,先后组织实施了“基层党建综合示范县区建设”“村党支部书记专题培训”“选聘到村任职大学生创业扶持”“社区活动场所建设”等多个党建创新项目。
大力开展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工作,从2008年开始,连续4年共选聘3755名大学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任职,充实了基层工作力量。
舟曲县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应急动员机制建设得到了中组部领导的充分肯定。“三级联创”“双培双带”“四议两公开”“文建明工作法”等党建载体在全省各地生根开花……
全面推进骨干队伍、活动阵地和基本保障建设,认真落实“一定三有”和“三有一化”要求,基层组织建设的基础更牢固
5年来,先后出台了加强乡镇党委书记和村党组织书记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启动了“百乡党建整推计划”、民族地区“百乡千人计划”、百名优秀机关年轻干部到乡镇任职、选聘高校毕业生到村任职、农村党员致富能力提升工程、新农村建设人才保障工程等,全面加强城乡基层党员干部队伍建设。大力推行“两推一选”和“公推直选”模式,选优配强基层班子。结合乡镇党委换届,为1228个乡镇配齐了组织干事,充实了基层党建工作力量。
5年来,省级财政逐年加大投入,村干部年报酬从平均3000多元提高到6000元,村民小组组长年报酬从不到500元提高到1800元。省级财政每年投入3000多万元、市县配套1000多万元,为全省所有现任村干部办理了基本养老保险,61个县市区建立了村干部离任生活补助制度。先后招录了404名优秀村干部进入乡镇公务员队伍,拓宽了基层干部成长渠道。
5年来,我省先后启动两轮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项目,累计投入资金5.8亿多元,修建活动场所6564个。省级财政每年拿出500万元、省管党费补助100万元,采取以奖代补的方法,大力推进社区党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中央和省上先后投入1.658亿元,全面实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建立站点17323个,实现了“乡村站点全覆盖”的目标。
5年来,非公有制企业、社会组织、中小学校和后进村等薄弱领域的党建工作得到加强,党组织组建率和党的工作覆盖面有了显著上升,党建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水平有了显著提高。
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主题,各领域党组织和广大党员服务中心创先进、立足岗位争优秀,“主心骨”作用发挥明显
哪里有危险、哪里任务重,党的组织就建在哪里,党员作用就发挥在哪里。
国有企业大力开展“四强四优”和“样板支部”创建活动,通过党员责任区、党员品牌工程、党员攻关项目、技改节能标兵等发挥党组织和党员作用,增强了国有经济的活力、控制力和影响力。
机关党组织按照“走在前头”的要求,深入开展机关作风建设年活动和“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活动,有组织地开展机关干部下基层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和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帮扶工作,改进了机关作风,培养锻炼了干部,促进了农村基层的经济社会发展。
学校、科研院所、各类社会事业单位广泛开展“师德标兵”“德艺双馨艺术家”“党员攻坚组”“党员志愿服务队”等活动,促进了事业发展、提升了工作质量和服务水平。
特别是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紧紧围绕“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总体要求,破难题促发展、重服务惠民生、抓基层强基础,有力地推动了全省经济社会转型跨越发展,得到了中央有关部门的认可,赢得了基层党员群众的欢迎。
“春风一夜花千树”,当前,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和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如火如荼开展,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正按照“三个发展”的思路,勤奋工作、砥砺前行,全省7.67万个基层党组织一定会枝繁叶茂。(通讯员 黄红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