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6日清晨,浙江省嵊州市,雨一直在下,却挡不住人们看演出的脚步。早上8点多,黄泽镇文化中心的院子里已经聚满了人。9点半,演出正式开始,好戏接连不断。人们撑着伞还不忘鼓掌,看得有滋有味……这是嵊州市广播电视台“文艺走基层——广播电视与群众心连心”公益性巡演活动第十站的现场。
从2011年8月开始,为了响应新闻战线“走转改”的活动要求,嵊州市广播电视台《文艺走基层》栏目以广播电视文艺小分队的形式,将本地优秀演员和通过各种文艺比赛活动选拔出来的优秀选手组织起来,结合政策宣传和惠民服务,深入基层开展巡演,受到群众好评。
走出演播室,走进基层一线
2011年8月31日,“文艺走基层——广播电视与群众心连心”公益性巡演活动第一站来到了地处偏远革命老区的下王镇叶岙村。
村子简陋,只有村口大樟树前的一片晒场较为宽敞。“把树荫让给观众,我们人少,他们人多。”面对30多摄氏度的高温,现场演职人员很快达成共识。
嵊州市广播电视台《剡溪两岸》主持人竺静回想起和村民李能才搭档播报新闻的情景,仍然非常兴奋。那天,竺静表演的是现场说新闻,要现场找一个搭档。村民们立马推举了村里的“才子”上台。两人你一言我一语说起了村里高山西瓜大丰收的喜讯,乐得村民们合不拢嘴。
竺静还现场征询了村民们对节目的意见,“以前在直播室面对话筒时,总担心老百姓是否喜欢自己播报的东西。到过基层,接上地气,心里特别踏实,做节目更有底气了。”
随后几个月,一支支文艺小分队相继走进了社区的文化广场、阳光山庄敬老院、偏远的革命老区村庄等基层一线巡演。目前,“文艺走基层”公益巡演活动已经成为一项常规活动,每月一场。
整合地方文化资源,运作成小分队式巡演
每月一场公益巡演活动,少说也要十来个节目,哪来这么多演员和节目资源?如何实现长期运作?“文艺走基层”栏目总策划谢文杰一语道出秘诀——“整合地方文化资源,运作成小分队式巡演”。
据介绍,该栏目从2009年就开始策划组织一系列具有地域特色、展示群众才艺的电视综艺活动,这些活动产生的优秀文艺人才成了巡演的主力军。
此外,嵊州是越剧之乡,人人都能上台唱几句,巡演自然少不了这种“传统文化点心”;一些乡镇文化站自编自导自演的排舞、腰鼓以及讲述家庭伦理、邻里关系的小品戏也深受群众欢迎;舞蹈类节目则由当地的一家企业文工团义务赞助;电视台、广播台的主持人轮番上阵;现场互动环节,穿插设置时事政策问答游戏……这样一来,既汇聚了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形式,还降低了制作成本,从而使得公益巡演可以持续。
那么,又是什么让大家愿意无偿去基层巡演?对此,嵊州越剧团演员陈亚军深有感触:“不管唱的是哪一出,观众们听得总是那么入神。无论多少次,我都愿意来。”一位文化站老站长也感慨:“听着大伙儿的掌声,还能在电视上看到自己,开心!排练的苦和累,都没了。”
现在,常常是一个主持人,两台摄像机,三五个工作员,拉着一支小分队就可以在车间、校园、广场等地开始表演拍摄。
在嵊州市委宣传部副部长周宇鸿看来,“文艺走基层”是嵊州市广播电视新闻人“走转改”的深度实践,一举多赢。一方面拉近了和群众的距离;另一方面,一批文艺比赛产生的优秀人才有了展示的舞台,文艺骨干队伍不断扩大凝聚。值得一提的是,每次走基层活动都被拍摄制作成50分钟左右的电视文艺节目,让电视荧幕也变得生动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