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鑫山党建网!

以文化建设为载体深化基层创先争优活动

  • 文章来源 : 创先争优网
  • 发布日期 : 2012-06-04
  • 阅读数 : 778

  当前,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在我区深入展开。在深化创先争优强基础惠民生活动中,要以大力加强基层文化建设为载体,以提高民族素质和塑造高尚人格为要求,以基层乡村和居委会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发展为目标,强基固本,努力实现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

  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意义

  “文化是人类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是一定历史、一定地域、一定人类种群的生存状态和愿望的反映,反过来又对人的生存和发展起着能动的作用。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党的十六大以来,党和政府高度重视文化建设,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加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的需要,是全面实施党和国家发展战略的需要。在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健全公共文化服务网络,完善公共文化机构运行保障机制,推进基本文化设施建设,提高精神文化产品供给能力,丰富各族群众精神文化生活。”这为加强西藏基层文化建设,强基固本,构建和谐西藏,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

  文化不是少数人的事业,文化属于大众,每个人都生活在文化之中,都自觉不自觉地创造或代表某种文化。所以,在西藏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有利于各族人民认识文化自觉的重要性, 认识到每个人都是藏民族文化的创造者。西藏文化的坚守与传承,当代西藏文化的开拓与创新,乃至中华民族的进步与复兴,西藏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都需要广大群众的智慧和热情、坚贞和勇气、责任和担当。《中共中央关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建设和谐文化的根本。”根据核心价值体系的内容和要求,其文化建设的本质是精神建设,而精神建设的目的就是保障全体社会成员为社会的共同理想而不懈奋斗。在西藏基层文化建设中,要大力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构建,用核心价值体系教育广大群众,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形式和渠道,使我们党倡导的核心价值体系群众化、具体化,使社会中的每一个成员都担当起建设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社会主义新西藏的重任。

  加强西藏基层政权建设,强基固本,构建和谐西藏,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社会是载体,文化是实质,文化建设是基础,而基层文化就更加具有基础性、先导性意义,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和支撑。通过基层文化建设,可以为构建和谐西藏与长治久安提供有力的基础性的思想保证、强大的精神支撑、坚实的道德基础与良好的文化条件。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

  文化建设的核心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在西藏社会主义建设中,追求和谐稳定,建设繁荣的社会主义新西藏是我区广大群众的期盼,已经成为渗透在整个民族肌体、贯穿民族历史的一种文化思想和传统。构建和谐西藏社会,经济是基础,政治是保障,文化是灵魂。西藏要实现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要以先进文化为导向,要有攻不破的基层堡垒。因此,对加强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应有明确认识。

  (一)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提升文明水平的需要。文化建设归根到底是通过文化的力量提升文明素质、塑造高尚人格。在西藏基层文化建设中,要把加强精神文明建设作为传承优秀文化、培养高尚道德、滋养净化心灵的重要载体,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弘扬主旋律,为建设和谐西藏提供强大精神动力。坚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作为强基固本的基础,深入开展理想信念教育、基本国情教育、形势政策教育、反分裂斗争与维护祖国统一教育。把宣传“老西藏精神”以及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贡献的感动西藏人物作为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的重要方式。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学习美德、弘扬美德、践行美德。让先进文化深入人心,是时代发展的迫切需要,也是建设和谐西藏与长治久安的需要。这就需要我们在基层创先争优活动中实施文化素质提升战略,更好地用文化引导社会、教育群众、推动发展,让文化更加深入地融入生活,涵养广大群众心灵。通过文化的教育性、娱乐性、知识性、艺术性,使基层群众不断提高自身的素质和主人翁意识。

  (二)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形成共同价值观的需要。在基层文化建设中,要有效地发挥基层政权在和谐西藏建设中的沟通功能、融合功能、引导功能、创造实践功能等,通过有意义的文化活动载体来理顺百姓的情绪,发挥其人际沟通、伦理暗示、审美导向、兴趣趋同等功能,使不同地区、不同职业、不同身份的“陌生人”变疏离感为亲近感,进而在居民群众当中倡导培育和谐精神和“向上、向善、向美”的道德情操,树立和谐的价值取向,促进人的心理和谐,形成共同的价值观,塑造共同愿景,促进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

  (三)加强基层文化建设,是促进社会和谐的需要。基层和谐是西藏社会和谐的基础,尤其是乡村、居委会作为社会与家庭相连接的纽带,下为和睦的家庭关系与邻里关系和谐提供保障,上为社会的和谐保驾护航,而基层乡村文化建设正是这个纽带中的一个关键点。从另一个角度看,社会是一个大系统,而乡村或居委会是一个小系统,从系统论角度审视这两个系统,都需要控制和协调,而基层文化建设,可以协调基层乡村系统运行,从而也协调了社会系统的效率与公平。西藏的历史文化及民俗传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西藏社会成员的精神面貌,如果没有以中华民族这一认同为基础的文化,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和谐西藏的建设也就缺少了一个重要支撑。因此,西藏基层文化建设的重要性,也并非只是保障个体家庭的和睦、邻里之间的融洽,它更在于保障整个社会有机体的正常运转,能够让各族群众知道中央的精神,明白中央的特殊关怀、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祖国大家庭的温暖,从而激发出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热情,并切实转化为推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巨大精神力量和物质力量,为建设和谐西藏作出新贡献。

  三、实现基层文化惠民的途径

  推动文化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文化权益。在西藏基层文化建设中实现文化惠民共享,要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的路子,以公共财政为支撑,以吸引社会投资为补充,不断加大财政投入和建设力度,加快推进基层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其途径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开展丰富多彩的阵地文化。首先,要积极探索适合西藏基层特点、适应藏族群众需要的文化服务方式,建立文化信息资源与数字电视共享,形成文化资源共享,为广大群众提供学习先进文化的平台。这样,不但丰富了群众的文化生活,还能为他们脱贫致富提供信息,也能让广大群众“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事”。其次,各地(市)要组建精通业务、熟悉信息管理的“信息大篷车队”,组织相关政策、科技和信息服务专家队伍,随车深入到各乡村、居委会进行农业科技知识、健康养生、经营致富等方面的教学和培训。通过“信息大篷车队”,将先进的科学知识送到田间地头、居委会社区。各地(市)还应把文化共享与农村党政干部现代远程教育、数字图书馆、农家书屋等结合起来,实现资源整合、共建共享。通过有线电视网络等信息技术进村入户,充分发挥文化信息资源在发展经济、提高群众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再次,开辟文化广场阵地,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西藏节日文化,组织广大群众在节庆期间积极参与音乐、舞蹈、民族传统体育等文化活动,以丰富群众的物质生活与精神文化生活。最后,要为群众排练文艺节目、举办展览、进行科普和时事宣传、开展图书报刊阅览等活动提供必要的场所,尽可能地满足广大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要,吸引广大群众参加丰富多彩的文化娱乐活动。

  (二)开展具有西藏特点的地域文化活动。藏民族文化历史悠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藏民族文化是广大藏族群众最为熟悉、与日常生活联系紧密的文化。一是西藏各地有大量的历史文化遗产,这是对广大群众进行历史文化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爱西藏教育的宝贵财富。要把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与新西藏建设功能扩展特别是改善人民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历史文化才能充满生机与活力,“文物”才能成为文化,历史文化遗产才能真正走进广大群众的生活,真正成为广大群众观念意义上的文化,成为现实的、活生生的文化,成为能够产生向心力、归属感、认同感和共同行动的文化。二是在基层要以丰富多彩的藏民族文化为载体,形成本地区特有的、健康的民风民俗文化。比如在西藏各地普遍开展的果谐、堆谐、锅庄、热巴、工布箭舞等民族舞蹈,不仅是藏民族日常娱乐的主要内容,而且能增进智慧和健康,在西藏的民族融合、文化共享等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只有充分尊重并顺应其规律,开展具有民族特点的文化活动,西藏基层文化建设才能深深扎根于本民族、本地区的文化土壤中,使广大藏族群众乐于接受。

  综上所述,西藏各族人民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越来越大,要求越来越高,愿望越来越迫切。这就需要我们大力实施文化惠民战略,不断增强文化服务能力,提升文化服务质量,让人民群众普遍共享文化发展成果。只要我们在党中央的关怀下,在全国人民的大力支援下,在自治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社会协同、公众的参与下,西藏基层文化建设必将结出丰硕的成果,也必将促进西藏的和谐稳定与长治久安。

主办:中共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125号凤凰城 电话:0371-66513888 电子邮件:dj@hnxinshan.com
Copyright © 2002-2019 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65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