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金融危机对发展民营经济的警示
胡培兆
前不久,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经济学学部与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合作,组织专家学者在民营经济大省浙江考察和研讨国际金融危机对民营经济的影响。在考察和研讨中,我形成了以下几点认识。
经济有周期是正常现象,应当有思想准备,稳定信心。由美国次贷危机引爆的国际金融危机,令不少人感到意外和恐慌。实际上,经济危机在西方已有近200年的历史,并不是什么新话题。它是资本主义的痼疾,但现在还不是绝症。同以往一样,经济危机总会过去。面对危机,既不要悲观,也不要说大话。在经济全球化的大环境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也难免有周期性,我们只能是在波动中努力向前发展。既然有周期,就需要政府干预,特别是现代市场经济更离不开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的正常调控与非常救助。经济繁荣时,政府可向企业多收点税;萧条时,就不要给企业雪上加霜,而只能雪中送炭,多做一些积极的救助工作,如减税、降息、补助等。市场心理救助也很重要,有时甚至是关键。如对民营经济,困难时要稳定民营企业家的信心,使他们相信没有过不去的坎,以保持良好的市场预期。应当看到,政府救助民营企业也是救助自己。因为救了民营经济,就是救了GDP、救了就业、救了税源、救了稳定与繁荣。而这些,不也正是政府所希求的目标吗?所以,不能把这种救助看作是额外负担。
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要恰到好处,不应盲目追求“做大”。一提到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往往就会听到“做大”的说法。就宏观经济而言,一国产业结构必须在开发新科技、新产品的基础上不断调整和升级,力求做强做大,以增强国际竞争力。但对微观经济来说,就要做具体分析,不可笼统地都要求做大。特别是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民营经济,提法更要切合实际。即使在发达国家,中小企业也占企业总数的90%以上,其中能够做大的寥若晨星。许多原本在街头巷尾做得红红火火的小企业,扩大经营和高档化以后生意反而变得冷冷清清。大有大的好处,但不可人人企求,更不可玩赌博式的疯狂冒险扩张。民营企业虽然不可都求做大,但家家都应力求做强。因为企业不论大小,都有市场竞争的压力和威胁。只有做强,人无我有、人有我优,才能在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应对金融危机,尤须解决好金融问题。国际金融危机的冲击凸显了长期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融资难问题。浙江是民营经济大省,但浙江的金融发展与民营经济发展很不适应。合法的民营金融业很不发达,而地下钱庄等民间借贷组织却相当活跃,有大量的“资金掮客”游弋其中。这说明客观上存在发展民营金融业的要求和条件。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稳步发展多种所有制中小金融企业”。我国特别是东南沿海地区民营经济已十分发达,民营企业可以考虑建立自己的银行,即以民营企业流动资金调剂为基础的股份制民营银行。这是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的根本出路,也是政府对民营企业、中小企业最大的金融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