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鑫山党建网!

包俊洪:按照“四个要求”深入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

  • 文章来源 : 人民网
  • 发布日期 : 2012-10-31
  • 阅读数 : 1113

  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学习,是一个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马克思主义政党。90多年来,总是根据形势和任务的变化向全党提出学习的任务,特别是在每一个重大历史转折时期,都把加强学习作为战胜困难、夺取胜利的重要法宝,极大地推动了党的事业蓬勃发展。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基于对时代发展趋势的深刻认识和对党自身使命的清醒把握,明确提出,“要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把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作为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这是对我们要建设什么样的学习型政党、达到什么目标要求的精辟概括。

  学习型政党是建立在新的学习理念基础上的政党发展的新模式,作为政党发展的一种新概念,是在广泛借鉴和吸收当今世界社会发展理论、教育理论、管理理论等领域的最新成果,特别是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理论的基础上提出的。一般说来,学习型政党指代表一定阶级、阶层或集团,为了自身的根本利益,使政党组织及其成员运用学习手段,不断获取新的学习能力,创造性地实现其政治目的或政治纲领的政治组织。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以来,各级党组织按照科学理论武装、具有世界眼光、善于把握规律、富有创新精神的要求,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并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引领学习型社会建设,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在党的十八大即将召开之际,重温十七届四中全会对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目标要求,对于在新的历史阶段继续推进学习型政党建设、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第一,科学理论武装,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本质性要求。

  马克思主义政党是以科学理论为指导,由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进分子基于共同的理想、共同的目标、共同的纲领和严格的纪律组织起来的政治集团。理论上的先进性和实践上的先进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一切政党最鲜明的本质特征。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坚持把科学理论武装放在首位,用马克思主义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这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本质性要求。科学理论武装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没有科学理论武装就不可能有深刻的理性思维,就不可能深入、全面地认识世界,自觉、有效地改造世界;如果没有正确的理论指导,就不可能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不可能把党建设好,把国家建设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是全党全国人民共同奋斗的思想基础。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把理论学习放在首位,认真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特别是深入学习科学发展观。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在准确把握世界发展趋势、认真总结我国发展经验、深入分析我国发展阶段性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科学发展观,这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与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一脉相承又与时俱进的科学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人类社会基本矛盾的学说,人民群众的观点,批判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观点,人与人、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以及人与社会全面发展的观点等,构成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思想的理论基础,是科学发展观最基本的理论依据和来源。科学发展观科学地揭示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全面进步的辩证统一关系,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创新,是确立当代中国发展模式、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理论基石。坚持科学理论武装也是深刻反思苏共走向衰败的惨痛教训的理论警醒。苏共在列宁的领导下取得了十月革命的伟大胜利,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但后来却丧失了马克思主义政党生机勃勃的学习和创造精神,党的理论发展跟不上时代发展的步伐,陷入僵化和墨守成规的境地。导致苏共丧失执政地位的原因固然有很多,但其中基础性、先导性因素是苏共没能很好地结合不断发展的实际加强学习,推动党的理论发展,提高全党的马克思主义水平。理论武装的动摇和缺失使苏共丧失了安身立命的基础,找不到一条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最终完全放弃了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丧失了执政地位。前车之鉴,给我们以深刻的理论警醒。

  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深入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要坚持用科学发展观武装全党,继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研究和领会,深刻认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基础、科学内涵和指导意义等重大理论问题。科学发展观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强调人民群众的需求是全面的和不断发展的,进一步把人民群众的需要放在了一个历史的动态的过程中,将人民群众现阶段的需要与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理想和目标统一起来,从而对社会主义发展的目的作了更加全面、更加深刻的阐释,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性质、宗旨和执政理念在发展问题上的新要求,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现代化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指导。毛泽东同志指出:“从担负主要领导责任的观点上说,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建设学习型党组织、深入学习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是自觉改造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是用科学理论统一思想、凝聚力量、形成发展共识的过程,也是运用马克思主义指导发展实践的过程。广大党员干部在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科学理论的同时,要带头回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努力成为忠诚于马克思主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会治党治国的政治家,把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第二,具有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时代性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世界历史的产物,作为一种开放的思想体系,必须把握时代特征、顺应世界发展大势,才能获得新的创造力和影响力,具有世界眼光,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时代性要求。环顾世界,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以来,全人类都在谋求发展,特别是发展中国家渴望摆脱贫困,求得发展。于是,各家各派的发展理论应运而生,“诸子百家”,异彩纷呈。然而,毋庸讳言,这些发展理论有一个共同点,就是大多套用西方模式,主要是欧美模式。结果,没有哪一家的发展理论能够成功地指导一个发展中大国的发展。科学发展观是是我们党坚持用世界眼光审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实践,借鉴国际经验,经过艰辛学习和探索取得的理论成果,是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社会主义的发展观。马克思、恩格斯创建科学社会主义,就是看到资本主义畸形发展的社会弊端,为人类社会指出了一条更加科学合理的现代化发展道路。当前,我国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科学把握、深刻领会和认真落实“具有世界眼光”的要求,按照具有世界眼光的要求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有着极强的现实针对性和重要意义。

  当今世界探索新型现代化已经成为一种潮流和趋势。所谓新型现代化,是指以人为本,追求自然和社会协调、社会和个人和谐、社会和自然双盛、国与国双赢,并把自然代价和社会代价减少到最低限度的现代化。当代国际社会的一系列巨变,进一步推动了对旧式现代化的质疑、批判和反省。中国是一个经历巨大变化的国家,从社会转型过程中所取得的巨大社会进步和付出的种种社会代价中,我们都能从正反两个方面体悟到与新型现代化相一致的科学发展观的深刻内涵。与新型现代化相一致的科学发展观是一种能够充分发挥本国特色优势,包含吸纳西方现代化一切优点的发展观,一种能够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使人与自然永远相携共存、使人类社会自身获得永久安全的发展观。和现在世界上与我们处于大体相同发展水平的发展中大国相比,我国明显发展得更好。其关键原因,就在于我们选择的马克思主义、选择了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道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树立世界眼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国际国内两个大局,坚持以开阔视野和宽广胸怀观察中国和世界,始终站在国际大局和国内大局相互联系的高度审视中国和世界的发展问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作为先进的、开放的科学体系的必然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时代性要求。

  世界眼光不是与生俱来的,也不是一劳永逸、一蹴而就的。要自觉地把具有世界眼光作为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重要要求,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和办法促进全体党员、干部更多地接触世界,更好地认识世界,开阔眼界,增长才干。当今世界,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的深入发展,使国与国之间普遍联系、相互依存日趋加深。随着我国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当代中国同世界的关系发生了历史性的变化,我国在经济、政治、科技、文化、安全等方面同国际社会形成了前所未有的密切联系,中国的前途命运同世界的前途命运休戚相关,一些世界的问题往往也会转变为中国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仔细观察、冷静判断中国发展内外部因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相互转化,就有可能栽大跟头、吃大亏。检验一名领导干部是否具有世界眼光,归结到一条,就是能否从国际国内因素的综合作用中掌握发展全局。强调世界眼光与立足中国国情,不是矛盾的,而是辩证统一的。只有自觉地观察、了解和把握世界及其对我国可能产生的影响,才能更好地立足中国国情,顺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要以世界作为重要的参照系制定战略政策,及时了解和把握国际政治经济的风云变幻,掌握当代知识创新、科技创新、制度创新等方面的最新动态,在国际比较中认识自己的优势和不足,认识我们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大胆地吸收借鉴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积极汲取各国发展的经验教训,并在此基础上,科学制定符合我国发展阶段的战略和政策措施。

 

  第三,善于把握规律,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科学性要求。

  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认识规律、把握规律,按照客观规律办事,是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和方法论,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根本要求,也是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科学性的根本体现。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就要着眼于我们党长期执政、在复杂环境下执政,科学总结世界上各种政党执政特别是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的实践和正反两方面的经验,科学总结我们党执政60年来的宝贵经验,特别是深入总结党领导人民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全面把握我国发展新要求和人民群众新期待,从中获得规律性认识并运用于党的全部执政实践中。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只有认识和把握了客观规律,自觉按照这些规律进行执政活动,制定出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才能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完成自身的执政使命。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邓小平同志曾经指出:“我们当前以及今后相当长一个历史时期的主要任务是搞现代化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我们当前最大的政治,因为它代表着人民的最大的利益、最根本的利益。”“如果中国要对国际共运、对人类做出重大贡献的话,关键是生产力的发展。”党的十三大明确提出把“富强、民主、文明”作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科学发展观在系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将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目标充实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全新格局。在2006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届六中全会上,胡锦涛同志在全面阐述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战略任务时,第一次明确把“和谐”纳入现代化的奋斗目标,提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大历史任务,这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正确把握。“和谐”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本质属性,只有坚持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协调推进,社会大系统有序发展,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相互关系和谐,才能不断推进人的全面发展和社会的全面进步,建设社会主义新型现代化。科学发展观正确反映和揭示了现代化建设的这一规律,这是我们党对共产党执政规律、社会主义建设规律、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学习认识与实践探索不断深化的产物。在2005年2月19日召开的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胡锦涛同志在讲话中把“社会建设”纳入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更加明确地由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三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四位一体。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胡锦涛同志正式提出了“生态文明”的概念,并从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高度,提出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目标,这是继新世纪提出实施可持续发展的重大决策以来党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新飞跃,深刻揭示了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规律。至此,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由四位一体发展为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它们共同服务于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

  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中贯彻和体现善于把握规律的要求,要着眼培养科学精神和科学态度,引导广大党员干部认真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不断深化对科学发展观的学习和认识,不断增强按客观规律办事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按照唯物史观的观点,社会发展有其内在的客观规律,这个规律是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自然历史过程。人们可以认识和把握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并按照客观规律的要求做出符合社会发展必然趋势的选择。这就是说,社会发展规律不是外在于人的活动的规律,而是人们自己的社会行动的规律。同样,当代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规律,也不能离开人们对公正平等社会和美好幸福生活的向往和追求,以及为此所进行的价值选择活动。自觉认识和把握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客观规律,并运用这一规律为人民利益服务,是当代共产党人的崇高价值追求。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就是我们党按照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规律的认识对我国社会发展道路和发展方式作出科学的选择。从马克思主义真理观与价值观辩证统一的高度来把握科学发展观,有助于我们自觉地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各项工作中去。当前,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是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在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过程中,要引导广大党员干部学习新知识、研究新情况,自觉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着力发展社会事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设和谐文化、完善社会管理、增强社会创造力,推动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要坚持统筹兼顾,既抓全局又抓重点,使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协调发展,不能搞“单打一”。例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要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这就要求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既为人民群众创造良好生产生活环境,又能够减少因环境问题引发的其他社会问题,更加顺利地推进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现代化建设进程。

 

  第四,富有创新精神,是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建设的创造性要求。

  创新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不断创新是中国共产党最重要的历史经验,它蕴涵着党的全部理论灵魂和实践品格。通过建设学习型政党来引导和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从而推动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具有极强的现实意义。在深刻变化的世界形势面前,推动人类社会发展需要创新,各国都在大力推进创新。特别是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各国进一步认识到创新在提高本国综合国力与国际竞争力中的重要意义,纷纷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作为重要发展战略。可以说,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哪个国家在创新问题上能够先行一步、高出一筹,哪个国家就能赢得发展主动权。当代中国也正在发生深刻变革,经济快速发展,社会转型加快,思想观念更加多样,同时发展中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各种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迫切需要我们在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过程中,更加深入学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切实创新理念、创新思路、创新举措,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大力推进实践创新、理论创新、制度创新。从某种角度看,当代中国的各个领域、各项工作都需要创新,创新已经成为我们攻坚克难、再创辉煌的必然选择。

  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作为其本质与核心,坚持和发展了唯物史观的人民主体论思想,明确了社会创新的主体是最广大人民群众,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价值内涵。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从根本上讲,社会发展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过程是最广大人民群众的价值追求、价值创造和价值选择过程。我们党作为执政党,只有不断满足和兼顾广大人民群众和不同社会阶层的需要与利益选择,才能真正调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创造性,让最广大人民群众各尽其能、各得其所,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体力和智力上的各种潜能得到充分展现,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成为贯穿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主线。因此,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我们所进行的一切工作,都既要把握马克思主义关于建设社会主义新社会的本质要求,又要着眼于人民群众现实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着眼于人民素质和创新能力的提高,努力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党的十六大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之一,就是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以学习型政党建设引领和推动学习型社会建设,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增强全民族创新能力的重要举措。十六大召开不久,党中央就提出,要创建学习型社会,首先要把我们党建设成学习型政党。如果我们每个党组织都成为学习型党组织,每个党员都成为学习型党员,每个干部都成为学习型干部,全党就会形成浓厚的学习氛围,就能够影响和带动全社会学习,加快推进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进程,提高全民族的创新能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创新不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而是一种渐进的、将过去所学的知识重组以获取新知识的过程。一项研究表明,“假如发生在英国的工业化是基于发明,以及假如德国和美国的工业化是基于创新,则现在发生在‘落后’国家的工业化就是基于学习。”学习与创新是有机统一体,在建设学习型党组织与学习型社会的过程中,我们要大力倡导创新性学习,在学习原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探求新知识,“温故而知新”。在温习已有知识的过程中,获得新的理解和体会,吸取历史经验,创造新知识,没有创新就不可能有发展,一味模仿只能跟在别人后面跑。邓小平同志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搬照抄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 建设学习型社会,通过建立和完善社会性的学习机制、制度,从而增强全民族的学习和创新能力,构成全球化过程中国家竞争力的重要部分。一些后发现代化国家的发展实践也表明,在全球化过程中,后发现代化国家由于既有的社会制度,以及社会学习机制的建立,有可能在全球经济重组的过程中,利用既有的机制和机会,强化既有的发展形态而追赶先进国。毋庸讳言,建立完善社会性的学习机制和制度、建设学习型社会,对于在我们这样一个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倡导创建学习型党组织以来,各地大胆探索、改革创新,以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带动学习型社会建设,取得了许多行之有效的经验。例如,海南省提出探索建设学习型党组织创新基地的新思路,发挥以点带面的示范引领作用,把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基层延伸,向普通党员群众延伸,发起建立了海南省海洋渔业厅等18个创新基地,各创新基地立足本地本部门实际,结合中心工作,开展丰富多彩的学习活动,建立了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的团队学习机制。再如,浙江省仙居县立足于农村实际,创新个性化学习方式,设置“乡村论坛”、“田间课堂”、“互学讲堂”、“机关讲坛”等灵活多样的载体,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增强学习效果,在提高基层党组织和农村社会的创新能力上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学习型党组织建设向深入发展。

 

 

 

主办:中共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125号凤凰城 电话:0371-66513888 电子邮件:dj@hnxinshan.com
Copyright © 2002-2019 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65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