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鑫山党建网!

辛岩:共同富裕与科学发展

  • 文章来源 : 鑫山党建
  • 发布日期 : 2012-10-26
  • 阅读数 : 1248

 一、 社会主义的目的是共同富裕

是不是坚持共同富裕的原则,从根本上说,这是要不要走科学发展之路,要不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邓小平强调,社会主义的目的就是要全国人民共同富裕,不是两极分化,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不同的特点就是共同富裕。如果走资本主义道路,可以使中国百分之几的人富裕起来,但是绝对解决不了百分之九十几的人生活富裕的问题。这就是我们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的道理。

毫无疑问,发展才是硬道理。我们面临的许多问题,只有通过发展才能得到解决,这也是实现共同富裕所必需具备的条件。所以,我们必须认识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必须把发展当作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必须抓住一切机遇促进发展。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发展就是一切,只要发展了,什么问题就都可以自然而然地迎刃而解了。邓小平指出,过去我们讲先发展起来。现在看,发展起来以后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他这里说的问题,主要不是指生产力方面的问题,而是指生产关系方面的问题,突出的是指贫富分化的问题。他说,少部分获得那么多财富,大多数人没有,这样发展下去总有一天会出问题。他认为,分配问题大得很,十二亿人口怎样实现富裕,富裕起来以后财富怎样分配,这都是大问题。题目已经出来了,解决这个问题比解决发展起来的问题更困难。

什么时候应当突出地提出并采取切实措施去解决这个问题呢?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说,可以设想,在本世纪(按:即20世纪)末达到小康水平的时候,就要突出地提出和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他对全党和全国人民做出的政治交代。我们应当认真地对待这个重要的政治交代。

二、共同富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诉求

在领导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开放的过程中,我们党在发展的问题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此基础上,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系统地提出了指导发展的重要战略思想,即科学发展观。

2003年10月24日,胡锦涛同志在党十六届四中全会上作了题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他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所作的讲话,对科学发展观作了进一步的论述。2007年10月,党的十七大全面而深刻地论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容和意义,并对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提出了明确要求和作出了具体部署。

科学发展观阐述了关于发展的一系列重要问题,即它的第一要义、核心、基本要求和根本方法,在坚持把发展当作党执政兴国第一要务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如何发展和为谁发展这两个根本性的问题。

首先是如何发展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我们不能把发展单纯地归结为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这种增长是十分重要的,但不是惟一的);而是必须注意发展的全面性(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协调性(就是要实行五个统筹,即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和社会发展、人和自然协调发展、国内发展和对外开放)、可持续性(就是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的道路)。我们要按照这个基本要求,去解决发展过程中一些领域和方面出现的不平衡、不协调的问题。

其次是为谁发展的问题。按照科学发展观,我们不能单纯地为发展而发展,不能离开生产关系孤立地讲生产力的发展,更不能只是为了少数人的利益而去发展;而是必须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为了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去谋发展,促发展,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实现科学发展,就是要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共同富裕道路。

由此可见,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这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诉求,是党中央对邓小平上述政治交代的认真回应。深入贯彻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在抓好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同时,切实地提出并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

三、 促进共同富裕,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

发展,这是世界所有国家都必须面对的任务。但是,各国的发展所具备的条件,所采取的方针,所获得的效果,并不相同。

资本主义社会也讲发展。但是,由生产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私有这对基本矛盾所决定,这种发展难免造成城乡之间的对立、区域之间的不平衡、生态环境的恶化,造成贫富两极的分化、社会有效需求即有购买力的需求的萎缩,并由此引发综合平衡的破坏和经济危机的发生,造成社会精神生活的滑坡以至堕落等等现象。只有在社会主义制度下,科学发展的全面落实才真正具有了现实的可能性。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巩固、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的基本政治、经济、文化制度,这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根本前提。

坚持共同富裕,就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下的一个不能动摇的原则,就是为科学发展创造重要的条件。

第一,促进共同富裕,才有利于调动广大人民的积极性,更有效地发展生产。关于这一点,邓小平讲得很清楚,社会主义是一个很长的历史阶段,必须实行按劳分配,必须把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结合起来,才能调动积极性,才能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

第二,促进共同富裕,才有利于社会有效需求的增长,保证经济的持续发展。生产发展的重要条件之一,是市场容量的相应扩大。为此,就必须在生产发展的基础上着力提高广大人民主要是工人、农民和知识分子的收入,因为他们占了全国人口的最大多数。正是他们,为中国的市场提供了主要的购买力。如果社会发生严重的两极分化,社会财富的分配向极少数人无度的倾斜,大多数人在收益分配中所占的份额就必然相对减少。其结果,就是随着生产的发展,难免发生社会有效需求即有购买力的需求相对不足的局面,使得市场的容量变得狭窄,反过来限制生产本身的发展,导致生产的萎缩,甚至引发经济危机。这种现象,在资本主义世界已经不止一次地发生过了。只有走共同富裕的道路,中国才有可能避免落入这个陷阱。

第三,促进共同富裕,才有利于保持政治局面的稳定,为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前提。而社会政治局面的稳定往往是同社会贫富分化的程度成反比的。邓小平明确指出:中国搞资本主义行不通,只有搞社会主义,实现共同富裕,社会才能稳定,才能发展。如果不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这两条根本原则,两极分化必定会迅速发展,从而破坏社会政治局面稳定的基础。这样,集中力量搞好现代化建设也就根本不可能了。

共同富裕不仅是科学发展的基本诉求,而且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条件。在现阶段,逐步解决共同富裕问题同保持经济持续增长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它们统一于科学发展之路上,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

四、 逐步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促进科学发展

全面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明确地把提出并逐步解决共同富裕的问题,提上党和政府的工作日程。这是广大群众的切身利益和合理要求,是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精神的重要体现。

诚然,贫富差距拉大问题的发生,有多方面的、复杂的原因。必须通过系统、周密的调查研究,在弄清情况的基础上,从多方面采取措施,切实地、逐步地加以解决。

有一种观点认为,只要把蛋糕做大,分蛋糕的问题自然就会得到解决。对这个观点要作具体分析。事实上,国际经验教训表明,一些国家经济有很大发展,蛋糕确实做大了,国民的收入也有所增加,然而贫富分化这个问题本身不仅没有得到解决,而且贫富差距却进一步拉大。这说明,在我国的发展进程中,必须采取有针对性的措施,才能解决这个问题。放任自流,赞美自发倾向,放弃领导的责任,是不行的。

生产发展的水平,决定着有多少数量的产品可供分配,所以,我们必须继续大力抓好发展这件大事。同时,我们又要看到,尽管产生贫富分化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不可忽略的根本事实是,既定数量的产品如何分配,主要取决于所有制的状况。马克思主义的常识告诉人们,分配关系实际上是生产关系的结果。所以,我们又必须理顺生产关系,全面坚持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尤其是坚持公有制的主体地位,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邓小平讲得很清楚,只要我国经济中公有制占主体地位,就可以避免两极分化。如果绕开所有制问题,孤立地就分配问题谈分配,那么,贫富分化问题即使一时可能得到一定程度的缓解,但还是不可能从根本上得到系统、有效的解决。

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我们必须坚持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方针。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思想,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这是完全正确的。提出共同富裕的问题,并不就是否定私有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积极作用。由于它们在供应社会产品、扩大商品流转、增加就业机会、为国家提供税收等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所以“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是必要的。与此同时,我们尤其必须坚持公有制在国民经济中的主体地位,“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因为不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否定公有制的主体地位,那就会动摇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基础,就会失去实现共同富裕的基本条件;如果那样,我们也就没有力量去“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了。所以,我们不能只讲一个“毫不动摇”而不讲另一个“毫不动摇”,也不能在实际上只抓一个“毫不动摇”而不抓另一个“毫不动摇”。这是我们在全面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过程中,必需切实加以注意的。

主办:中共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125号凤凰城 电话:0371-66513888 电子邮件:dj@hnxinshan.com
Copyright © 2002-2019 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65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