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鑫山党建网!

周永康: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之路越走越宽广

  • 文章来源 :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 发布日期 : 2012-09-17
  • 阅读数 : 753

  一、充分肯定成绩,清醒认识形势,进一步增强搞好社会管理的信心决心和责任感紧迫感

  党的十七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正确把握世情、国情、党情、社情的深刻变化,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出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在党中央、国务院正确领导下,我国社会管理工作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探索创新,取得了重大进展,发生了可喜变化,收到了明显成效,积累了宝贵经验,在推动科学发展、建设和谐社会的进程中谱写了新的篇章,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管理格局不断健全。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战略任务来抓,上升为党委和政府工程,摆到了突出位置。党委的核心领导作用和政府的社会管理职能明显强化,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热情空前高涨,形成了强大合力,初步呈现出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生动局面。

  二是攻坚克难初见成效。流动人口、特殊人群、“两新组织”、信息网络服务管理全面加强,社会矛盾化解、社会治安防控、公共安全保障、突发事件处置、社会诚信建设、基层基础建设等重点工作有力推进,解决了一大批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化解了一大批矛盾纠纷,群众安全感、满意度日益提升,促进了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三是规划部署更加科学。从我国基本国情出发,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明确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思路,制定了一系列工作意见、规划、方案,提出了符合实际的目标任务和具体举措,推动了社会管理工作科学发展。

  四是综合治理扎实推进。以更名组建中央社会管理综合治理委员会为契机,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制度优势,加强对社会管理领域问题的综合治理,积极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机制、方法创新,形成了统筹协调、综合施策、标本兼治的良好态势。

  五是实践探索亮点纷呈。综合试点不断深化,为从整体上创新社会管理探索了新路子、积累了新经验。许多地方和部门从方便群众办事、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入手,探索提高服务效率和管理水平的新机制新办法,涌现出不少叫得响、推得开的鲜活经验。

  六是体系建设全面展开。围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目标,按照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最大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的总要求,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的整体设计,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纳入经济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出台了一批政策制度和法律法规,建设了一批基础项目,产生了一批理论研究成果,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迈出了一大步。

  实践证明,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决策部署是完全正确的,各地区各部门贯彻落实工作是有力有效的。各级党政领导和广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劲,共同致力于破解社会管理难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了大量艰苦细致、卓有成效的工作,为开创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新局面贡献了智慧和力量。

  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认识到,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任务十分艰巨繁重,需要付出长期艰苦的努力。当前,国际形势复杂多变,我国改革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各种矛盾交织叠加,内外因素相互影响,社会管理领域存在不少亟待解决的难题,维护社会和谐稳定面临诸多严峻的挑战。各地区各部门一定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充分认识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大意义,主动适应新形势、新任务,切实增强政治责任感、历史使命感,以只争朝夕、改革创新的精神,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的决策部署,积极探索社会管理新的理念思路、措施办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之路越走越宽广,为改革发展稳定奠定更加坚实的社会基础。

  二、坚持民生优先、服务为先、基层在先,进一步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搞好社会管理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近期目标是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问题;远期目标是建立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稳定。无论是实现近期目标还是远期目标,都要准确把握我国国情和人民群众的期待要求,善于把握新时期社会管理的规律特点,抓住突出问题和关键环节,进一步加强源头治理、服务群众和基层基础工作,努力实现社会管理工作的良性循环和科学发展。

  第一,坚持民生优先,进一步从源头上改进社会管理。民生是社会管理之基、和谐稳定之本。我国当前正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大量矛盾纠纷是由民生问题引发的。如果民生诉求得不到及时回应,民生困难得不到妥善解决,就不可能从源头上改进社会管理。因此,决不能就事论事地抓社会管理,必须把源头预防和末端治理紧密结合起来,尤其是在解决民生问题上,我们等不起、拖不得,必须有十分强烈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加大投入抓民生。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统筹经济社会发展,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作为社会建设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和政府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进一步完善民生制度安排,不断加大公共财政对民生建设的投入力度,着力解决突出民生困难,做到年年都有新进展。

  要贴近群众抓民生。地方各级党委和政府要把民生建设作为一把手工程,紧紧抓住广大群众普遍关心的劳动就业、教育医疗、住房保障、老龄人口、食品药品安全、环境保护等民生问题,列出项目、定出目标、明确责任,建立倒逼机制,每年办成几件民生大事实事,让群众看到变化、见到成效、得到实惠,真正取信于民。

  要统筹城乡抓民生。坚持从统筹城乡发展、缩小城乡差距、逐步实现共同富裕的思路出发,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公平合理、普惠标准不断提高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推动基本公共服务向老少边穷地区延伸、向农村人口和城市困难群众倾斜,努力实现全体人民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城乡群众。

  第二,坚持服务为先,进一步从根本上改进社会管理。社会管理归根到底是服务群众的工作。只有坚持服务为先,寓管理于服务之中,群众才会理解、支持和参与社会管理。重温毛泽东同志在60多年前提出的“为人民服务”的重要思想,我们倍感责任重大,必须进一步转变思想观念,真正以改善服务引领管理创新,切实解决管理与服务脱节甚至对立的问题,实现由传统的控制型管理向服务型管理的转变,使社会管理成为服务人民、温暖人心、凝聚民心的事业。

  要切实做好服务广大群众的工作。认真学习借鉴一些地方的经验做法,整合各相关部门的力量资源,建立和完善社会服务管理综合平台,实行近距离、一站式、一条龙服务,方便群众办事,提高工作效率,改进服务质量。建立完善对群众求助、投诉的联动受理、快速处理、及时反馈机制,努力为群众提供多样化、专业化服务,真正做到投诉必接、求助必应、困难必帮,急民之所急、帮民之所需,树立窗口服务单位为民、便民、利民的良好形象。

  要切实做好服务流动人口的工作。搞好农业转移人口有序融入城镇的制度设计和政策安排,实施产业、人口、城市空间三方调控,积极稳妥地推进户籍制度改革,全面推行居住证制度,建立覆盖全部实有人口的动态服务管理体系。对流动人口真心关爱、真情帮助、真诚服务,解决好就业指导、技能培训、住房租购、子女上学、权益保护等问题,使他们受到尊重、享受公平,成为建设城市、服务城市、管理城市的主人翁和积极力量。

  要切实做好服务特殊人群的工作。建立健全对特殊人群的社会关怀帮扶体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使他们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怀,感受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最大限度地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从各地实际出发,规划建设一批刑释解教人员回归社会前的过渡性教育培训基地、对精神病人进行治疗管护的专业性医疗机构、对有严重不良行为的青少年进行教育挽救的专门学校、对流浪儿童进行教育保护的救助机构,把对特殊人群的服务管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要切实做好服务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的工作。坚持依法管理、规范管理的原则,促进“两新组织”健康发育成长,帮助“两新组织”规范运作,支持“两新组织”发挥积极作用。当前,要千方百计帮助中小微企业脱困解难,以容纳更多社会就业,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增长,保持社会和谐稳定。扎实推进把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建设成为枢纽型社会组织,积极探索、总结完善新社会组织孵化中心建设,努力形成党和政府与“两新组织”的良性互动,使“两新组织”自觉承担起相应的社会责任。

  第三,坚持基层在先,进一步从基础上夯实社会管理。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希望也在基层。没有强有力的基层基础工作,再好的社会管理思路理念和政策措施也难以落到实处、惠及群众。各地区各部门要牢固树立固本强基的思想,建立健全长效工作机制,把领导的注意力、精力更多地放到基层,把人力、物力、财力更多地投到基层,着力提高基层社会服务管理能力。

  要建立健全基层组织。积极推进各领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坚持经济社会发展到哪里,党组织就建到哪里,努力实现党组织和党的工作全覆盖,加强党对基层社会服务管理工作的领导。特别是要把农村和社区党组织建设好,使其成为基层凝聚人心、服务群众、维护稳定、促进和谐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学习借鉴一些地方创造的经验,积极推进基层党组织、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经济合作组织、综治维稳组织“四个全覆盖”,建立健全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服务群众的基层组织体系。

  要做实做强城乡社区。积极探索基层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大力加强城乡社区建设,使其成为社会服务管理的基本单元,更好地承担起服务管理“社会人”的责任,把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文明祥和、平安和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地方党委和政府要加强对社区建设的领导,完善社区领导管理体制,科学界定社区的职责任务,减轻不必要的负担,确保社区有足够的人员、经费、时间做好社会服务管理工作。要以城乡社区为依托,积极引导群众自我管理、自我监督、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对于群众自己能办好的事情,党委和政府不要包揽,切实发挥好基层群众自治组织在社会服务管理中的重要作用。

  要大力推行网格化管理。根据地域面积、人口数量、治安情况等基本要素,科学划分管理单元,配备必要管理力量,实施精细化动态管理,使网格管理员切实承担起了解社情民意、采集管理信息、服务社区群众、化解矛盾纠纷等职能,把服务管理工作做到群众身边,切实解决服务管理悬在空中、落不了地的问题。

  要扎实做好基础工作。按照上下对接、互联互通、信息共享的要求,打破部门界限和条块分割,建立社会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围绕人、地、物、事、单位、组织等基本要素,做好基础信息的采集、更新、维护工作,努力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科学化实用化,不断提高社会服务管理基础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切实加强社会矛盾的排查、调处、化解工作,把不和谐不稳定因素及时化解在基层、消除在萌芽状态。落实信息网络管理责任,建立完善网络舆论引导、网上有害信息监测和查处机制,不断提升动态管理能力和水平。坚持专群结合、依靠群众和打防结合、预防为主的方针,深入开展平安创建活动,建立完善以市、县为单位的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加强经常性、全天候治安巡逻防范,及时发现、有效整治突出治安问题,严密防范、依法惩治各种违法犯罪活动,维护良好治安秩序,不断增强群众安全感。

  三、切实加强组织领导、统筹协调、工作落实,确保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取得更大实效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各地区各部门要进一步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的决策部署上来,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加强组织领导,搞好统筹协调,加强督促检查,推动社会管理工作不断向纵深发展,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第一,要着力搞好整体规划。各地要按照中央的决策部署,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统筹城乡、区域发展,统筹发展、民生、稳定三大任务,根据大中小城市、县城、农村的不同特点,对社会管理体系建设进行整体规划,明确总体目标和阶段性任务,落实各项支持保障措施。特别要通过推动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为在更大范围、更高层次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造良好条件。要把社会管理与经济发展一同部署、一起推动,纳入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按照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一年一年、一步一步地抓下去,努力走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地方特点、时代特征的社会管理新路子。

  第二,要着力加强法制建设。依法管理是现代社会管理的基本方式和显著特征。各地区各部门要全面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牢固树立依法管理的理念,更加善于运用法律手段管理社会。中央综治委法律政策专项组要会同有关部门制定好立法规划,搞好立法调研,加快立法进程,力争尽快制定、修订一批社会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提供有力法制保障。要加强法律实施工作,各级政府要严格依法行政,各级司法机关要严格公正司法,努力把各项社会管理活动纳入法治轨道。要深入实施“六五”普法规划,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弘扬社会主义法治精神,不断增强全社会法治意识,使学法尊法守法用法成为每个社会成员的自觉行动。

  第三,要着力完善体制机制。各级党委要加强对社会形势的分析研判,统筹解决社会管理重点难点问题,充分调动各方面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各级政府要依法履行好社会管理、公共服务职能,切实发挥主导作用。同时,要下更大气力推进社会协同、公众参与,充分发挥潜力,把广大人民群众有效地动员组织起来,搞好自我管理、互助服务。要处理好中央与地方、条条与块块的关系,建立上下畅通、左右协调的工作机制,减少“中梗阻”和推诿扯皮问题,形成强大的工作合力。中央综治委各专项组要在前段工作基础上,继续加强调查研究,尽快出台一批对各地有指导意义、推动作用的政策措施,促进社会管理工作迈上新台阶。要加强各级综治办建设,完善机构设置,充实工作力量,履行好组织协调、督导检查等职责,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

  第四,要着力抓好工作落实。近年来,从上到下就社会管理工作开了不少会、发了不少文、讲了不少话,思路、目标、任务、措施都很明确,关键是要结合实际,把各项部署要求落到基层、落到实处、见到实效。各地区各部门要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情况,专门研究如何贯彻落实的问题。要认真梳理前一阶段的工作,看看还有哪些突出问题没有解决,还有哪些工作急需加强完善,分清轻重缓急,拿出工作计划,细化分解任务,落实领导和部门责任,一项一项抓好落实。要坚持由点到面抓落实,通过总结提炼、宣传推广,把各地区各部门创造的一个个点上的经验逐步拓展为面上的做法;坚持突出重点抓落实,下大气力解决好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的突出矛盾和问题;坚持远近结合抓落实,既搞好长远规划,又抓好眼前工作;坚持上下联动抓落实,中央层面要加强顶层设计、分类指导、综合协调,地方层面要搞好组织实施、精细管理、典型示范;坚持求真务实抓落实,不唱空调子,不搞花架子,真正在取得群众满意的实效上下功夫。

  此外,要加强宣传工作,广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对社会管理的高度重视和制定的各项方针政策,广泛宣传各地区各部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创造的好经验、取得的新成效,动员组织群众积极支持和参与社会管理,形成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社会管理人人参与的良好氛围。要加强理论研究,组织高等学校、科研机构、实务部门深入调查研究,推出更多有分量、有实践指导价值的社会管理研究成果,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提供坚实的理论支撑。要加强国际交流合作,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结合我国国情、省情、市情、县情,学习借鉴国外社会管理的成功经验。

  需要强调的是,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是当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重要任务,也是各地区各部门的重大政治责任。要认真贯彻落实近期召开的第七次全国信访工作会议和全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以解决影响社会和谐稳定突出问题为突破口,深入细致、扎实有效地抓好各项重点工作,切实维护国家安全、公共安全和社会稳定,为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创造良好社会环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和人民赋予我们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锐意进取、扎实工作,不断提高社会管理科学化水平,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主办:中共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125号凤凰城 电话:0371-66513888 电子邮件:dj@hnxinshan.com
Copyright © 2002-2019 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65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