勇于推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取得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十六大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丰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继续推进理论创新,形成了科学发展观这一重大理论成果。以科学发展观为重要指导方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的发展阶段,科学发展成就辉煌。科学发展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特色、理论特色、民族特色、时代特色的最新展现和显著标志,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武器和科学指南。胡锦涛总书记7月23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要真正把科学发展观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力量。这要求我们必须进一步深入领会科学发展观的重大意义、实践价值、指导作用,更加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形成和贯彻科学发展观,是党的十六大以来的10年取得历史性成就和进步的最重要原因
理论创新是实践发展的要求,是人民利益的反映。科学发展观,是立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来的。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我国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阶段性特征,国际国内的发展形势、经济社会的深层矛盾、发展方式的转型要求、人民群众的幸福愿望等,都在推动着以科学发展为核心的改革创新,都在呼唤着党的指导理论与时俱进。科学的发展需要发展的科学,科学发展观应时而生、顺势而出,以其深邃的时代精神、宽阔的战略视野、新颖的价值理念、科学的发展方针,及时有力地指导了新的发展实践。10年奋进,极不平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取得了重大历史性成就和进步。追根溯源,最重要的就是科学发展观成为理论创新的最新成果,成为实践创新的有力指导。如同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推动改革开放、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强大思想力量那样,科学发展观是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的强大思想力量。
科学发展观集中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符合中国国情和时代要求,是当代中国的先进发展理念,代表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科学发展要求。首先,科学发展观是紧紧把握世界发展大势的发展观。从单纯追求物质财富增长到追求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从依靠消耗物质资源、扩大投资规模来增加财富到依靠科技进步、生产创新来增加财富,从人对自然环境的掠夺关系到利用和保护关系,从追求物质享受的生活方式到崇尚文明健康合理的生活方式,从不可持续的发展到可持续的发展,等等,是人类文明发展的时代潮流,是新型文明的共同特点。科学发展观把世界进步趋势纳入中国发展道路之中,同时坚持依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新型文明。其次,科学发展观是有效解决发展中出现的矛盾和难题的发展观。这10年,在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的同时,我国发展经历了前所未有的风险和挑战,遇到了极为复杂的局势和矛盾。国际风云与国内形势密切关联,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交织互动,深化改革与维护稳定紧密依存,自然灾害与突发事件交相出现,发展方式与资源条件相互制约,核心价值与多样思潮同生共存,等等。正是直面矛盾困难、应对风险挑战,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走出发展困境,才有了科学发展道路的开拓,有了科学发展的举世瞩目成就。再次,科学发展观是整体推进科学发展的发展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个领域,都有科学发展的共同要求。科学发展并不仅限于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而是贯通于各个领域的。坚持科学发展,就是在各个领域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实现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一系列重大问题上实现了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丰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学发展观确立了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的理论内核,作出了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关系我国发展全局的战略抉择,提出了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保持发展党的先进性等重大战略思想,形成了一个思想深刻、内涵丰富、逻辑严密、开放发展的科学思想体系。科学发展观以科学发展的深刻内涵和理论创新,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增添了新的魅力,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谱写了新的篇章。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坚持和丰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10年来,我们坚持用科学发展观统一思想、确立准则、筹划发展、指导实践,各个领域各项事业呈现出又好又快的发展势头。面对艰巨任务、复杂格局、严峻挑战,我们党始终保持求真务实的态度、科学理性的精神、为民负责的立场,有效应对各种风险,妥善处理各类矛盾,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办成了大事、办妥了难事、办好了喜事,充分证明了理论创新的巨大能量。实践表明,始终坚持科学发展观的指导地位,充分发挥科学发展观的指导作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就能够不断取得更大成就,继续走向新的辉煌。
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难题
分析形势,展望未来,光明前景和发展忧患并存,改革动力和前进阻力并存,可预见困难和难预料风险并存。我们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对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和挑战既来自国际环境,也来自国内形势;既有客观因素,也有主观因素。推动科学发展是利国利民的创新事业,由于其具有变革的广泛性和深刻性,所以必然会面对各种挑战。在赞颂科学发展辉煌成就的同时,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推动科学发展是我国经济社会包括思想文化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不可能一蹴而就,从理念到现实、从理论到实践、从规范到行为、从思想到制度,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目前,不适应不符合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观念还没有完全转变,形式主义、铺张浪费等现象屡禁不止;影响和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还没有根本解决,短期行为、竭泽而渔等现象时有出现;阻碍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还没有全面破除,条块分割、效率低下等现象尚未根治。可以说、科学发展任重道远。胡锦涛总书记深刻指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仍然是一项长期艰巨的任务,面临着一系列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困难。我们必须正视矛盾和问题,信心百倍地战胜科学发展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奋力完成时代赋予的光荣而艰巨的科学发展使命。
解决好资源环境与持续发展的矛盾。科学发展追求经济社会永续发展,为人民创造良好的生产生活环境。改革开放以来,在经济总量快速增长、人民生活大大改善,生态意识逐步强化、环境保护取得成效的同时,发达国家200多年工业化城市化进程中分阶段出现的人口资源环境问题,在我国现阶段集中凸显。工业化、城镇化快速发展同能源资源和生态环境的矛盾日趋突出,资源环境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制约越来越明显,资源相对不足、环境承载能力弱日益成为我国在新的发展阶段的基本国情。现有的资源环境条件能否为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和保障,构成了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难题。
解决好需求增长与控制需求的矛盾。科学发展着眼于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满足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要求。同时,符合科学发展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要求健康文明、合理适度,这就要控制某些奢侈畸形的生活方式、消费方式。普遍压抑人的需求,社会不能进步;无限满足人的需求,社会难以承受。在这二者之间寻找恰当的平衡,涉及许多难题。
解决好差距拉大与社会公正的矛盾。科学发展主张实现社会公平正义,遏制资源占有严重失衡状况。胡锦涛总书记强调,要使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这表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价值取向。当前,由于多种原因,社会收入差距拉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有效遏制,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分配公平在社会生活中还有待得到更好体现。怎样才能既保证社会充满活力、公平竞争,又保证最大多数人的权利和利益不断扩展,防止社会群体的利益冲突尖锐化,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是科学发展的重要目标。
解决好社会变革与和谐稳定的矛盾。科学发展要求思想文化、体制机制、行为方式等方面的深刻变革,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既表现为生产要素、经济结构、能源类型、增长动力的转变,也表现为分配体制、生活方式、消费行为、生态环境的转变。同时,科学发展应当是和谐、稳定的发展,不允许发生剧烈社会动荡、付出极大社会代价。保持社会变革与和谐稳定的有机统一,必须具有很高的政治智慧和科学的控制能力。
解决好现行机制与体制创新的矛盾。科学发展直面阻碍又好又快发展的体制机制弊端,要求我们不躲不绕、革故鼎新、深化改革,迫切需要改变某些现行体制机制、调整某些既有利益格局,就会出现来自不同方面的阻力。始终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开放,永不僵化、永不停滞,着力构建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表明了我们党攻坚克难、奋发有为的政治自觉和政治自信。
破解矛盾和难题,任务长期而艰巨,这要求我们充分认识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性和迫切性,充分认识坚持科学发展道路的必要性和正确性。科学发展观开拓了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引下,根据新的发展阶段主题,解决发展中的矛盾和难题、应对发展中的风险和挑战、创造发展良好态势的发展道路,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之道、稳固之道、长久之道。越是面临极具挑战性的矛盾和难题,越是要坚定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决心,坚定走科学发展道路的信心。
以“三个更加”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有力理论指导
理论指导实践,思想引领未来。到本世纪中叶,我国要实现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战略目标。从现在起的几十年时间里,是实现这一战略目标的关键阶段,未来5年要为如期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基础。确立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打下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思想基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理论保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学发展观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性要求与具体性要求、长期性要求与重点性要求、坚持性要求与创新性要求结合起来,以其深刻的实践内涵、鲜明的主题主线,不断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科学指导理论。科学发展观由深入实践、艰辛探索而来,是党和国家的宝贵思想财富,必须长期坚持、倍加珍惜、不断发展。因此,我们要按照胡锦涛总书记的要求,以更加坚定的决心、更加有力的举措、更加完善的制度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这是一个理论创新引领实践创新、实践创新推动理论创新的循环上升过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长盛不衰、前进不止的重要法宝。
以更加坚定的决心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是我们党10年来沉着应对国际形势风云变幻,有力完成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繁重任务的根本举措,也是不断增强发展后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根本途径。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就是要坚定不移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科学发展道路,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进入新境界、达到新高度。在未来的事业发展中,无论前进道路上遇到什么样的困难和风险、挑战和考验,都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更加充分地发挥科学发展观的理论指导作用。
以更加有力的举措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面对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能否牢牢把握机遇、沉着应对挑战,关键取决于我们的思想认识,要把增强胜利信心与增强忧患意识、激发前进动力与破除发展障碍、遵循客观规律与弘扬创造精神统一起来;取决于我们的工作力度,紧紧依靠党的坚强有力的领导、广大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和扎实有效的工作举措;取决于我们推进改革发展的步伐,不等待不停顿,在关键环节和重点领域取得新的突破。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要坚决执行中央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决策部署,扎扎实实抓好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全面提高开放型经济水平等战略任务的贯彻落实;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把生态文明建设的理念、原则、目标等深刻融入和全面贯穿到我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的各方面和全过程,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等等,使科学发展观在更广的范围、更深的程度进入实践、进入生活。
以更加完善的制度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要不断在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制度建设和创新方面迈出新步伐,努力使其法制化,更加注重发挥法治在保障科学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从而把科学发展的内涵和要求贯穿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体制的改革创新之中,用制度的力量推动科学发展。
科学发展观为把握机遇、应对挑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确立了一系列重要方针。坚持和贯彻这些重要方针,是“三个更加”的实际体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必由之路。一是稳中求进。这一工作总基调,是审时度势、把握大局,保持经济社会发展良好势头,积极有效化解各种矛盾和风险隐患的正确方针。稳中求进,确立了统筹兼顾各方面重大关系、妥善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的正确原则。这有利于克服国内外各种不稳定不确定因素的影响,增强发展的协调性和可持续性,着力解决影响经济社会长期健康发展的体制性、结构性矛盾,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三者的关系,认真考虑和兼顾不同阶层、不同方面群体的利益要求。二是改革创新。稳中求进,稳是前提,进是目的,进就是改革创新。解放思想、永不停滞,就是要推进改革发展,坚持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改革创新是奋发有为的实际体现,是积极主动地把握机遇、应对挑战。三是促进公平。在发展的进程中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体现了执政为民的基本要求,是科学发展观的价值准则,也是应对矛盾和困难的重要方针。四是绿色发展。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就是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五是依靠人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是要顺应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满足人民不断增长的各方面权益的需要,保障人民享有更多更切实的民主权利,得到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务。人民群众的社会主义主体地位得到切实保障、主体作用得到充分发挥、主体利益得到更好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能够兴旺发达、坚如磐石。人民群众的拥护支持是战胜前进道路上的一切困难和风险的力量源泉。六是从严治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坚强领导核心,成为推动科学发展的主心骨,成为应对风险挑战的中流砥柱,就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继续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