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立假日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连续工作七八天之后,攒来的假日会变成另一种负担。在制定假日安排时,相关行政部门不妨先征求一下各方面的意见,在假日的执行环节,也多一些灵活变通的空间。
今天星期日,也可以被称作“星期七”,因为按照《国务院办公厅关于2013年部分节假日安排的通知》,这是本周的第七个工作日。今年以来,在元旦、春节、劳动节、端午节等节日的安排上,连上七八天的现象已有数次,引起了不少人的抱怨。
设立假日的目的,首先是为了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适当休息才能保证高效率的劳动,这是应该遵循的规律。在此基础上,才能考虑促进旅游经济等其他目的。相关部门制定假日安排时,不妨多征求一下意见,适度增加灵活性,真正顾及劳动者的感受。
按照日常的休息安排,工作五天休息两天,这是合理的节奏,长时间连续工作,会让休息权“打折”。一般性的行业执行周末休息,电力、交通、公安等涉及公共服务的部门,也会安排类似的轮休。连续上七八天班,显然打破了原有的规律,会让劳动者感觉更加疲惫,既影响了劳动效率,休息的效果也会打折扣。劳动法第四章第三十八条规定“用人单位应当保证劳动者每周至少休息一日”,就是为了保证劳动者在连续劳动之后,能得到合理的休息。如此说来,这还真让用人单位左右为难:遵循现行的假日安排,用人单位有违反法律之嫌;要是不按安排放假,就得让劳动者在法定的假日里工作,用人单位还得支付加班产生的“额外工资”。
事实上,现行的假日安排,更多是从拉动旅游经济角度出发,虽说旅游也是休息的一种方式,但整体旅游环境不改善,只在节假日上做文章,也是事倍功半。据报道,每年的假日安排由“全国假日办”草拟,经国务院办公厅审批并下发通知。“全国假日办”全称是“全国假日旅游部际协调会议办公室”,国务院办公厅下发的通知中也会写明,“为便于各地区、各部门及早合理安排节假日旅游。”旅游的确是种休闲方式,但连续工作七八天之后,攒来的假日会变成另一种负担。从现有的报道来看,每逢公共假日,车票难买、高速拥堵就成了“惯例”,好不容易到了景区,还要面对人山人海和高额的票价。基础的旅游环境没做好,只从拼凑节假日上做文章,就算是连放十天,又有多少人愿意拉动旅游经济呢?
当然,出行环境的改变并不是朝夕之功,好的初衷要想收到好的效果,假日安排的制定和执行还可以更灵活些。目前,我国带薪休假制度没有全面落实,大多数群众只能在公共假期出行,必然导致交通拥挤、食宿紧张等现象。国务院2007年修改《全国年节及纪念日放假办法》,增加了节日的数量,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从今年的情况来看,主要问题是长时间连续工作,2013年国庆和中秋的安排,就没有类似问题。看来,只要在细节上做些调整,还是能够保证劳动者的休息权的。在制定假日安排时,相关行政部门不妨先征求一下各方面的意见,在假日的执行环节,也给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多一些灵活变通的空间,让想出行的人能有出行的时间,让不想出行的人,也不必辛辛苦苦凑假期。
话说回来,增加的这些节日,也属于公共假期,单纯假日数量的增加,也无法改变集中出行带来的问题。要保证劳动者的出行权,最终还得落到带薪休假制度上,如果人们能够自由选择休息的时间,也就不需要延长劳动拼凑节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