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罗(山)礼(大悟)经(新县)光(山)一带,一个将星以他那卓越的军事智慧,为红军“预留”了一条西征之路。
74年前的这个时候,红25军首任军长旷继勋负伤,军长一职由时为红四方面军副总指挥、彭杨军政学校校长的蔡申熙接任。3个月后,红军主力被迫西征。在部队撤离的前夜,他亲临前线指挥作战,不幸在战斗中负伤。因医药短缺,大家束手无策。疼得无法忍受,他甚至要人补他一枪。不久,他在痛楚中壮烈牺牲,年仅26岁。
来自湖南醴陵的蔡申熙是“年轻的老革命”。他早年入黄埔军校第1期学习,1926年参加北伐,在攻打汀泗桥、贺胜桥战役中立功。1927年8月参加南昌起义。1930年10月参与组建红15军,任军长,随后率部到达鄂豫皖苏区。
1931年,他受伤后,就任彭杨军政学校校长,别出心裁地挑出一批“俘虏教员”,将红军创造的丰富经验提炼为操作性较强的战术模式。他培养的1000余名学员,后来大多成为红四方面军的营团级军政干部。
红军获得几场胜利后,苏区有些领导盲目乐观,蔡申熙却从中看到了危机:红军打了四场硬仗,未及休整,已成疲军;根据地被敌人反复蹂躏,民穷财尽,红军已无法在当地生存,应尽早预觅退路。他的这一主张当时未被张国焘采纳。可是,不出3个月,张国焘还是不得不面对红军已濒临绝境的现实,被迫采纳他的西征计划。而一代将星,却不幸陨落于西征前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