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鑫山党建网!

增强文化自信 实现文化自强(学者论坛)

  • 文章来源 : 人民网
  • 发布日期 : 2013-08-01
  • 阅读数 : 1124

  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体现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对自身文化发展的深刻体认,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坚定认同,对自身文化影响的充分认识。当前,培养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既需要更加深入地认识和掌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也需要“古为今用”,弘扬我国优秀传统文化,更加广泛地认识我国传统文化对人类文明曾经作出的巨大贡献,包括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长期充满自信,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有其历史和现实原因

  在古代,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一直走在世界前列,中国人对自己的文化传统、文化价值、文化影响一直充满自信和自豪。

  近代以来的文化自卑既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从历史原因看,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借“坚船利炮”正面侵袭中国传统文化,中国传统文化式微,传统价值体系受到巨大冲击。在此情形下,有人宣扬“全盘西化”论,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无论哪一方面都比不上西方文化。这种文化自卑在当下仍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影响。从现实原因看,随着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西方文化作为强势文化对国人的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审美情趣等产生深刻影响,一些人对中国传统文化、对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感到不自信,有的甚至恶意贬低自己的优秀传统文化。

  在这种情况下,重建国人的文化自信,既要宏观探讨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和开放包容,也要系统梳理中国传统文化的衍变历程,对其合理因素和内在价值有科学的判断,特别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作出恰当分析和评价。这一点是当下学术界的薄弱之处,也容易为国人所忽视。其实,从历史上看,中国传统文化随着与西方的接触而全方位渗透入西方文化,甚至影响过西方文化的走向。

  中国文化曾深刻影响西方文化,其影响有的甚至大于西方国与国之间的相互影响

  这里讨论中国文化对西方的影响,取广义,主要谈谈中国古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对西方的广泛影响。

  物质文明方面,中国的丝绸、瓷器等对欧洲的影响举世公认。这种影响不只是物质的,而且包含丰富的精神价值。自公元前8世纪到公元2世纪,中国丝绸源源不断通过“丝绸之路”运往欧洲。这一时期,通过丝绸贸易,中国文化对西方产生了第一次重大影响。公元前5世纪左右,中国丝绸织品作为古希腊贵族的服装出现在希腊雕像上。当时西方人对中国丝绸赞叹不已,把中国称作“赛里斯”,即“丝的国度”。丝绸的薄、软、轻和随物赋形的特质,与古希腊人树立的并为后代西方人所推崇的追求人体自由的要求相一致。丝绸以其物质特性对西方美学理念作了很好诠释。从文艺复兴时期直至近现代,丝绸始终是中国向西方出口的大宗物品。瓷器是体现中国文化对西方影响的又一主要载体。瓷器生产在中国有很长的历史,但由于其比较脆弱、不便陆运的特性,在欧洲极其昂贵,个别上层人物以拥有它为炫耀的资本。后来,随着东西方的主要贸易通道由陆上改为了海上,为西方大批进口中国瓷器提供了现实可能性。到17世纪末,每年从广州、泉州等地发出的瓷器船货达300万件之多。中国瓷器所表现出的精巧、细腻、华丽的风格催生了崛起于法国的“洛可可风格”,连西方学者也不得不承认“洛可可艺术风格和古代中国文化的契合,其全部秘密就在于瓷器所体现出来的纤细入微的情调中。”  

  精神文明方面,中国古代哲学和艺术对西方的影响一样举世公认。儒家、道家、禅宗等的思想理论,一直影响着从启蒙主义时代至今的西方思想界。文学艺术的影响力尤为显著。元杂剧在18世纪曾一度风靡欧洲,借用中国素材来创作戏剧成为时尚。如欧洲启蒙时代的先行者就借用中国戏剧来高扬启蒙理性精神,伏尔泰改编的《中国孤儿》在法国上演,轰动欧洲。中国戏曲的艺术手法对西方的重大影响主要在20世纪,以德国人布莱希特的“表现派”戏剧理论受中国京剧的影响为代表。布莱希特长期以来一直想突破西方戏剧理论的藩篱,但缺少实践的佐证。当他看到梅兰芳表演的京剧时,那种以演员的表演力为重心的舞台实践和虚拟性、程式化的表现手法使他灵感迸发,提出舞台实践的“间离效果”和“打破第四堵墙”两条重要的“表现派”理论准则,从而奠定了戏剧中“表现派”的地位。戏剧(戏曲)表演,西方重“体验”,东方重“表现”,布莱希特的高明之处就在于以中国戏曲的长处弥补西方戏剧表演的不足,才取得了巨大的成功。当运用水墨画在宣纸上的中国画出现在西方时,这些以画山水、花鸟、动物见长的中国画恰好和以画人物见长的西方油画形成互补,一下子就吸引了西方人。中国画的风格对法国画坛逐渐产生了影响,出现了不少具有中国风格的风景画。中国画的写意风格真正渗入到西方画家的创作美学中,是在19—20世纪之际,成功的画家有马蒂斯、毕加索等。马蒂斯的抽象派是从他老师莫罗的野兽派的“东方风格”中发展而来的,毕加索的立体派是按照“洛可可风格”的方向进化而成。其他以写意为主旨的西方现代派画家,也或多或少受到中国画风格的影响,他们开创了西方画坛的新气象。西方人很早就知道中国的文学故事,这些故事是随着“丝绸之路”上商旅的口口相传辗转流传到西方的,例如成书于公元10世纪的阿拉伯故事集《一千零一夜》中的一些中国故事等。在18—19世纪,随着东西方贸易的增加,大批中国小说被翻译到西方,其中最有名的当为《好逑传》,陆续出版了十多种译本。歌德对于《好逑传》中表现出来的人与人的和谐、人与自然的协调大为赞赏:“在他们那里,自然界总是在人物形象的周围一同生活着。”这以后,中国许多著名古典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等都被译介到西方。另外,中国古诗生动简练、意象鲜明的简约美学对意象派诗歌产生了直接影响,开启了美国诗歌新境界。

  中国古代的制度文明、科技思想及其成果等对西方影响也是很大的。随着西方汉学日益勃兴,西方人对中国文化给予自身影响的呈现和阐释越来越周详和具体。

  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中国文化将对世界作出更大贡献

  文化交流从来都是双向的,文化的影响也往往是相互的。接触与碰撞、排斥与选择、吸收与改造,不同文化在这一过程中不断交流交融。西方文化深刻影响着中国社会,但通过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我们也看到了中国认识传统文化曾对西方世界所发挥的积极作用。即使到了近代,伴随“西学东渐”的滚滚洪流,中国传统文化也源源不断地渗入西方文化的血脉,汇聚成“东学西渐”的又一道风景线。20世纪以来,伴随西方科学技术和生产力前所未有的发展,西方世界所面临的文化危机也日益严重。这促使不少西方知识分子开始重新思考西方文化的弊端,纷纷把目光投向古老的东方,希望从中华文明中汲取养料。汤因比与池田大作的著名对话,就对中国文化给予人类文明新出路寄予厚望。  

  把握中国传统文化对西方的影响,既不是盲目自大,也不是号召文化本位主义,而是要对中国传统文化保持应有的礼敬和自豪,在文化比较中坚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和发展前景的信念,形成文化自觉,摆脱文化不自信的心态;不妄自菲薄,过分崇拜异文化,而要在中华文化对外交流中求同存异、共生互补,达到文化自强,增强中华文化的国际影响力。可以相信,在不久的将来,随着中国经济社会的日益发展,国际地位进一步提高,中国文化对人类文明将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作者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

主办:中共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125号凤凰城 电话:0371-66513888 电子邮件:dj@hnxinshan.com
Copyright © 2002-2019 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65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