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对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是坚守艰苦奋斗精神的内在要求,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的具体举措,是当前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近年来,“三公”消费铺张浪费的现象屡禁不止,反映出一些单位、一些部门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这不仅成为滋生腐败的土壤,而且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制度带有全局性、稳定性,管根本、管长远。当前,构建“三公”经费管理的长效机制,对于控制“三公”经费支出、杜绝“三公”消费领域的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不仅必要而且关键。
构建 “三公”经费管理的长效机制意义重大,具有多方面的综合效果。根据2008年施行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公开“三公”经费的相关信息已成为各级政府及其部门的法定义务。通过健全机制,使“三公”经费公开制度化,增强“三公”经费支出的透明度,有助于保障公民知情权、参与权和监督权,有助于建设法治政府、责任政府、廉洁政府。同时,通过健全“三公”经费管理机制和“三公”消费的监督检查机制,可以有效规范“三公”消费行为,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防止“三公”消费中腐败行为的发生。用制度管事、管人、管钱,还有利于提高政府预算执行和财务管理水平,促进政府尽量减少浪费和不必要的开支,自觉依法依规使用公共财政资金,最大程度地把有限资金合理分配到社会发展各个领域。
着力构建“三公”经费管理长效机制,应通过制度的顶层设计,整合已有的“三公”经费管理各项法规、制度与政策,使之系统化,进而建立一套更有效的权力监督与制约机制。
建立健全法律体系。加强立法,以刚性的法律引导和规范“三公”经费的使用和管理。尤其应通过科学立法和严格执法,加强“三公”经费预算编制与支出管理,对各项公务消费标准作出严格规定,明确违反“三公”消费规定的处罚标准。对于“三公”经费的使用,应坚持民主、科学、合法、公开的决策方式,确保经费的节约、合理使用。
完善“三公”经费使用过程的管理制度。“三公”经费来源是公共的,使用过程与目的也是公共的,其使用应以促进各项事业发展、保障人民权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为目标。目前,“三公”经费在运行中存在经费不公开、审计不到位等问题。对此,应建立健全过程管理制度,包括“三公”经费定期公布制度、审计监督制度等,以加强“三公”经费使用过程监管,促进“三公”经费使用的公开透明。
建立健全问责机制。对“三公”经费不合理、不合法使用所造成的不良后果,要强化对单位主体和行为人的问责,尤其是对主要行政决策者和行政人员的问责。“三公”经费治理之所以出现“治乱循环”的现象,重要原因之一就是事后处罚不力,惩治所带来的处罚效应往往低于不合理、不合法使用经费所带来的收益。因此,规范“三公”消费,必须强化问责,建立有力的惩处机制,大幅度提高违法、违纪成本。
(作者为贵州大学党委副书记)
《 人民日报 》( 2013年08月02日 07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