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鑫山党建网!

邓小平理论与中国道路

  • 文章来源 : 天津日报
  • 发布日期 : 2014-08-27
  • 阅读数 : 1447

——纪念邓小平同志诞辰110周年

作为20世纪三大伟人之一,邓小平同志的历史性贡献无疑是多方面的,其中最伟大的贡献,莫过于领导全党全国人民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正如习近平同志深刻指出的:“中国发展的实践证明,当年邓小平同志指导我们党作出改革开放的决策是英明的、正确的,邓小平同志不愧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不愧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创者。”道路问题是第一位的问题,也是邓小平理论所解决和回答的最根本问题。邓小平理论体系中的基本理论观点无不是围绕选择、坚持、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开的。邓小平同志所以能领导党和人民卓越地选择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除了时代的变化、实践的发展、人民的诉求以及党的中央领导集体智慧等客观因素外,他本人所一贯坚持的正确的认识路线和科学的思维方法是至关重要的决定性因素。邓小平同志独特的认识路线和思想方法,是邓小平理论的重要内容,是邓小平同志留给我们的最为珍贵的思想财富。继承、发展邓小平同志的认识路线和思想方法,坚定不移拓展中国道路,是对邓小平同志这位世纪伟人的最好纪念。

一把实践作为逻辑起点,在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1982年9月,在党的十二大开幕式上,邓小平同志明确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这一精辟论断,鲜明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路线,是我们党选择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指南。中国道路选择的精髓在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而有效实现这一“结合”的真谛在于始终把实践作为道路选择的逻辑起点。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之日起,就一直存在着如何理解它和如何对待它的争论以至斗争。在同各种错误倾向尤其是同教条主义长期斗争中,马克思主义创始人反复提醒人们:马克思主义“不是教义,而是方法。它提供的不是现成的教条,而是进一步研究的出发点和供这种研究使用的方法”。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这一基本思想,总结我们党在领导革命、建设实践中的经验教训,毛泽东同志明确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作为我们党的一条基本原则,从而确保了中国革命的成功和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初步开辟。

在新的历史时期,通过总结国际共产主义运动中的正反经验和我国“文化大革命”的严重教训,在把马克思主义原理同中国实际相结合这一原则问题上,邓小平同志的独特贡献在于,明确强调必须改变在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寻找社会主义答案、把“本本”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的倾向,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走自己的路,把实践作为“结合”的逻辑起点和根本依据。这是我们党选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所解决的首要的也是最关键的问题。

把实践作为逻辑起点,就要把马克思主义一般原理放到特定的时代条件下和具体实践中加以正确理解和灵活运用。邓小平同志精辟指出:“绝不能要求马克思为解决他去世之后上百年、几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列宁同样也不能承担为他去世以后五十年、一百年所产生的问题提供现成答案的任务。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必须根据现在的情况,认识、继承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邓小平同志特别强调,“世界形势日新月异,特别是现代科学技术发展很快。现在的一年抵得上过去古老社会几十年、上百年甚至更长时间。不以新的思想、观点去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不是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

在着眼时代变化和实践发展坚持与发展马克思主义方面,邓小平同志为当代马克思主义者作出了光辉榜样。一方面,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对冷战之后世界新格局的梳理和时代新主题的揭示,透过纷繁芜杂的国际事务现象,抓住世界格局新变化的本质,寻求当代中国发展的契机和基点。由此精辟指出,和平与发展的国际格局,给中国带来了非常有利的条件,考虑和把握当代中国发展道路问题,必须始终立足于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背景和时代主题。另一方面,邓小平同志非常重视从时代变化的高度对我国社会主义历史经验进行深刻总结,从中透析社会主义发展规律,科学把握社会主义所处历史方位,制定符合中国实际的路线政策。由此得出结论: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必须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同时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述两个方面提炼时代主题,把握发展方位,一个是认真地分析“世情”,一个是深透地研究“国情”,也就是马克思主义面向新时代、回答新问题,以实践作为逻辑起点实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正是邓小平同志这种科学的认识路线,领导和保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成功开拓。

二把规律作为根本依据,在探索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基本规律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从本质上说就是不断探索和运用规律的过程。当年毛泽东同志在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命题的时候,就明确强调必须注重规律的探索。他指出:“当前的运动的特点是什么?它有什么规律性?如何指导这个运动?这些都是实际的问题。”“如果有人拒绝对于这些作认真的过细的研究,那他就不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从探索和把握规律出发,毛泽东同志把党的思想路线概括为“实事求是”。

在新的历史时期,邓小平同志正是牢牢把握住了“实事求是”这一“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并且作出创造性的发展,才领导全党在教条主义长期横行的思想荒漠中重新举起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大旗,开启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局面,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道路。邓小平同志精辟指出,要坚持实事求是,必须首先解放思想。“解放思想,就是使思想和实际相符合,使主观和客观相符合,就是实事求是。”把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有机结合起来,实现了党的思想路线的新发展。邓小平同志坚持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探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突出体现在系统揭示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由此形成一系列具有创新意义的基本理论,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开拓前进的根本依据。

第一,社会主义本质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根本任务和价值目标的科学揭示。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本质的科学论断,深刻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本质和方向。社会主义本质决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必须始终坚持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作为根本任务,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必须在生产力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关系改革,创造公平、公正的生产关系,逐步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必须始终确立使全体人民走向共同富裕的价值目标,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第二,社会主义发展战略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步骤和阶段性目标的科学揭示。着眼于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和实现现代化的宏伟目标,邓小平同志高瞻远瞩地确立了“三步走”发展战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阶段性目标和长远性目标有机结合起来,使全体人民既享受到改革发展带来的实际利益,又不断朝着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脚踏实地地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共同理想而奋斗。

第三,社会主义改革动力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发展动力和鲜明品格的科学揭示。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不坚持改革,社会主义就没有出路;社会主义改革是全面的,不仅包括经济体制改革,而且包括政治体制改革,还有相应的其他领域的改革;改革引发开放,要求开放,开放也是改革。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改革的重要思想,创造性地回答了依靠什么动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问题,深刻指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一条改革之路、开放之路,改革开放是中国道路的内在品格和鲜明特色。

第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济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市场经济是经济社会发展不可逾越的阶段;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邓小平同志关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论的重要思想,是一个伟大创举,不仅解决了社会主义制度下有效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基本途径问题,而且更重要的是为建构新型的社会主义经济制度指明了根本方向、提供了理论指南。

第五,社会主义民主法制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政治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就没有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民主、健全法制,是我们坚定不移的目标;必须使民主制度化、法律化,使这种制度和法律不因领导人的改变而改变,不因领导人的看法和注意力的改变而改变;制度问题更带有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邓小平同志关于民主法制建设的重要思想,为如何全面拓展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提供了理论依据、指明了前进方向。

第六,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论。这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文化建设规律的科学揭示。坚持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是邓小平同志的一个重要思想。他反复强调,我们要建设的社会主义国家,不但要有高度的物质文明,而且要有高度的精神文明;不仅经济要上去,社会秩序、社会风气也要搞好,两个文明都要超过资本主义,这才是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核心内容是提高人的全面素质,培养和造就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这些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基本遵循,是开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

上述六大基本理论,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与发展的基本规律,构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基本内涵。我国改革开放30多年的实践雄辩证明,这些基本理论是完全正确的,必须长期坚持。

三把人民作为主体力量,在实现人民群众利益需求和创造精神有机统一中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人民是历史的主人,是社会主义的主体,“生机勃勃的创造性的社会主义是由人民群众自己创立的”。坚持以人民为主体,坚持党的群众路线,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要求,是邓小平同志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在这方面,邓小平理论展现了一系列独特而正确的认识路线和思想方法。

把生产力的基础作用和人民群众的主体作用有机统一起来,高度重视和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是邓小平同志坚持群众路线、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鲜明特色。一方面,邓小平同志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另一方面,邓小平同志一贯坚持,生产力发展的根本动力存在于人民群众之中。从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这一社会主义首要本质出发,邓小平同志对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给予非同寻常的重视。他非常善于概括人民群众的新鲜经验,并将之上升到理论上来指导实践,根据人民群众的主体愿望和实践指向,敏锐地捕捉和把握中国改革和发展的契机,不失时机地依靠人民群众的主体力量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为社会变革和社会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武器直接交给人民群众,使蕴藏在人民群众中的积极性火山般地迸发出来,是邓小平同志坚持群众路线、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独特创造。依靠人民的力量建设社会主义,首先必须使广大群众从陈旧的观念和僵化的体制中解放出来。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关键在于尊重人民群众、依靠人民群众。邓小平同志对人民群众首创精神的高度尊重,对人民群众实践经验的充分吸纳,对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坚决维护,对人民群众进步愿望的热情支持,充分体现了他把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思想路线与马克思主义群众路线有机融合在一起的科学世界观和高超方法论。

把生产力标准和人民利益标准融为一体,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立在人民群众实际利益不断满足的基础之上,是邓小平同志坚持群众路线、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重要方法。邓小平同志把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具体而深刻地运用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在反复强调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时候,无不同时强调生产力的发展归根到底是为了人民群众实际利益的实现,更多更好地惠及广大群众。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解放和发展生产力的根本价值标准,作为判断什么是社会主义的根本价值取向,作为选择中国社会主义道路的根本价值尺度,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愈益获得人民群众的认同和参与而生发了持久的生机与活力。

四深刻把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髓和真谛,坚定不移沿着这条道路开拓前进

我国新时期波澜壮阔的改革发展历史,从本质上说就是一部选择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这条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六十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一百七十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五千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正是站在这样一个历史、现实、未来相交汇的制高点上,我们更加感悟到邓小平同志领导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认识路线和科学方法的丰厚内涵和巨大价值,更加感悟到邓小平理论对进一步开创中国道路的长远指导意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坚持一切从中国具体实际出发,是科学社会主义理论逻辑和当代中国社会发展历史逻辑的有机统一。遵循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把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作为远大理想和奋斗目标;同时强调必须从中国现实国情出发,把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作为中心任务,把促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主体内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就在于我们既坚持了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又坚持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和全面发展,是重点突破和全面推进的有机统一。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但经济建设又不是孤立的,社会主义必须全面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政治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文化建设的核心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建设的核心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的核心是建设美丽中国。只有实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与其他各个方面建设协调发展、整体推进,才是真正坚持社会主义。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又坚持改革开放,是“两个基本点”的有机统一。四项基本原则是立国之本,是党和国家生存发展的政治基石,是实现社会安定、人民幸福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是强国之路,是党和国家发展进步的活力源泉,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把四项基本原则和改革开放有机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实践,从而既有效确保了这条道路的正确方向,又不断增强了这条道路的内在活力。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又坚持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不断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现实任务和远大目标的有机统一。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根本区别,就在于前者以人为主体,以实现人的解放、促进人的发展为己任,把实现“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的“联合体”作为远大理想和根本目标。而要实现这一远大理想和根本目标,又必须首先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创造社会物质文化财富,不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努力缩小以至消除社会差别,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正是在现实任务和远大目标有机统一的基点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展示了巨大的生命力和优越性。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坚持立足中国实际,又坚持面向世界文明,是从中国国情出发和顺应时代潮流的有机统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在世界格局发生重大变化、和平与发展时代主题逐步形成的时代背景下逐步开辟的。我们党领导人民在坚持一切从中国国情出发、进行独立自主探索的过程中,坚持以与时俱进的眼光看待世界,紧跟时代发展潮流,积极吸纳人类文明成果,积极借鉴世界各国的成功经验,从而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既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色,同时又具有了鲜明的时代特色,在与时代潮流相随和世界文明相伴中不断走向成熟,引领我们的国家和人民始终走在时代前列。

以上五个“有机统一”,堪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精髓,是我们坚持这条道路的真谛。历经艰辛成大道。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弥足珍贵,必须倍加珍惜、不断拓展。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开拓前进,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的最根本保证。

(作者系中国科学社会主义学会副会长,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山东大学博士生导师,济南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院长)

主办:中共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125号凤凰城 电话:0371-66513888 电子邮件:dj@hnxinshan.com
Copyright © 2002-2019 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65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