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鑫山党建网!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南昌——八一精神薪火传

  • 文章来源 : 鑫山党建
  • 发布日期 : 2009-07-07
  • 阅读数 : 1477

“英雄城”南昌走上绿色发展之路——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南昌——八一精神薪火传 
 
本报记者 邓建胜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今日南昌八一广场。谭惠如摄



  南昌,军旗升起的地方。


  “八一”,南昌人最引以自豪的精神财富。


  在南昌市最繁华的中山路上,古树掩映的八一起义纪念馆前,每天总有蜿蜒上百米的队伍等候参观。


  “看着络绎不绝的年轻人来这里参观、留影,我羡慕他们,也为共和国的繁荣富强而自豪。”77岁的徐巍就是每天“进纪念馆看看才感到充实”的南昌市民之一。这位20岁就开始负责收集整理八一起义史料的老者,把一生的心血都倾注在了八一起义纪念馆。


  “八一”,最骄傲的城市名片


  南昌是一座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城。彪炳青史的,却是因八一起义而来的“英雄城”之称。


  1927年春夏,以蒋介石为首的国民党反动派背叛革命,对中国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实行疯狂搜捕和残酷屠杀。一时间,白色恐怖笼罩中国大地,中国革命陷入生死存亡的危急关头。面对血的教训,中国共产党人认识到领导武装斗争以挽救革命的极端重要性,毅然作出在南昌举行武装起义的决策。


  1927年7月下旬,中国共产党人领导的起义部队到达南昌,当时南昌市的最高建筑“江西大旅社”就成了指挥中心。1927年8月1日凌晨2时,三声信号枪响划破夜空,周恩来、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2万多起义部队,按照预定部署向驻守南昌的敌军发起猛烈进攻。4小时后,战斗取得了胜利。


  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这一夜枪声,为古老的南昌城送来一个崭新的黎明,更为中国革命开创出崭新的纪元——中国劳苦大众从此有了一支为自己求解放、谋幸福的军队。


  由此,南昌成为人民军队的诞生地。为了让世人铭记这段历史,在新中国成立10周年之际,“江西大旅社”改建成南昌八一起义纪念馆,正式对外开放。


  “‘八一’成为最值得骄傲的城市名片。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南昌市区最重要的街道、最有名的公园、最早的大桥,甚至学校、工厂,都用‘八一’冠名。”南昌市政府地名办顾问陶端正介绍说。获得新生的古城南昌,在国家的支持下开始了气壮山河的改造、建设。仅“一五”期间,就建起了当时全国最长、最宽的公路桥——“八一大桥”,以及面积仅次于天安门广场的“八一广场”。


  80多年过去了,因八一起义而闻名天下的南昌,逐渐形成了一种独有的“八一文化”,凝聚成为一种以“坚定信念、听党指挥,敢为人先、开拓进取,军民团结、百折不挠”为核心的“八一精神”。在共和国的风雨历程中,这一精神薪火相传,成为南昌人克服困难、不断进取、谋求发展的强大动力。
 
连续6次荣获“全国双拥模范城”


  在西湖区最繁华的象山路商业街背后,一个古木参天的幽深庭院,在棚户区内特别醒目。为了在今年新四军成立72周年之际以全新的面貌开馆,“新四军军部旧址改扩建工程”正在这个名为“三眼井”的街区如火如荼地进行。


  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地处市区人口密度高的低洼地棚户区。许多慕名而来的游客,远远地望见军部旧址楼房,但走街串巷就是找不到“友竹路7号”的大门。结合旧城改造,去年南昌市拿出3.3亿元搞动迁,在“密不透风”的闹市区腾出30余亩土地,一是改善新四军军部旧址的展馆条件,二是新建市民公园——“铁军广场”。


  “去年改扩建工程批准立项后,我们最担心的是拆迁。结果,20天就动迁了850多户居民,创造了南昌市政建设动迁史上的奇迹。”南昌新四军军部旧址陈列馆馆长熊河水说。


  “当时听说要拆迁,有人不理解,以为是搞商业开发。后来政府把规划图贴出来,当我知道是为革命旧址让路后,二话没说,第二天就签了动迁协议。”62岁的居民孙志明说。


  这,其实是南昌人珍视“八一精神”、有着浓厚“拥军优属、拥政爱民”光荣传统的一个缩影。多年来,南昌市各级党委、政府和广大群众积极关心、支持部队建设,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军民关系,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军民团结。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南昌市的双拥工作在继承中发展,在发展中创新,在创新中提高,成为全国惟一连续6次获得“全国双拥模范城”称号的省会城市。


创造共和国历史上多项“第一”


  继承光荣革命传统的“英雄城”人民,在共和国的历史上,也在不断书写着新业绩。


  1954年7月,航空工业的创建者们在南昌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初教五”送上了万里蓝天。毛泽东主席于1954年8月1日亲笔签署了给洪都航空全体职工的嘉勉信,称“这在建立我国的飞机制造业和增强国防力量上都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此后的半个多世纪中,洪都航空工业集团研制出新中国第一架多用途民用飞机、第一辆摩托车、第一架超音速喷气式飞机、第一批海防导弹,创造了我国军工历史上的多项“第一”。今年6月8日,我国自主研制的猎鹰高级教练机,又从南昌飞上了蓝天……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改革开放,就没有今天的国富民强。南昌市60年的发展,无可辩驳地证明了这样的真理。”6月19日,74岁的赵志坚回到了自己曾经工作过的江西拖拉机制造厂,感慨万千。正是有了新中国,这个在旧中国终日饥肠辘辘的青年人,转眼成了新中国的第一代产业工人。此后,赵志坚一路鲜花,成了全国劳模,当选为第三、四届全国人大代表,成为“文革”后南昌市人民政府的首任市长。


  制造出我国第一台南方水田拖拉机的江西拖拉机制造厂,其创立的“丰收”牌拖拉机曾名扬全国:丰收27型拖拉机参加国庆10周年典礼;丰收18型拖拉机曾作为国家领导人出访国礼赠送拉美5国。在改革大潮中,“江拖”并入我国500强企业江铃汽车集团,2005年6月,江铃集团将拖拉机制造与印度马恒达集团合资组建马恒达(中国)拖拉机有限公司。4年来,这家公司的拖拉机销售每年以30%的速度增长,并成功出口美、英、法、德、意及非洲、拉丁美洲等60多个国家和地区。


红色南昌,高扬绿色发展的“指挥棒”


  红色南昌,绿意盎然!如今的“英雄城”,正在科学发展中大胆探索,阔步前行。


  进入新世纪,南昌市经济每年保持15%以上增幅,生态环境也得到较大改善,国家环保模范城市要求的31项指标基本达到,空气质量全年优良率达95%以上。今年前5个月,南昌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146天,优良率列中部地区第一、全国省会城市第五。


  对于南昌来说,绿色不仅是一种生态,更是一种发展条件、发展方式、发展导向。“绿色发展”,成为200多万南昌人继承“八一精神”、践行科学发展观的新选择。


  按照辖区自然资源、经济发展水平及产业特色分类,从今年起,南昌对14个县区实行差异化考核,大幅度降低GDP增幅、财政收入增速等经济指标要求,新增森林覆盖率、水源水质等生态环保的考核指标,引导和鼓励各地根据各自的板块定位、区域特色、产业优势错位发展,实现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环境保护的共赢。


  “比如湾里区,它属于南昌的‘绿肺’,今年起不再考核他们的GDP和财政收入,而是将绿化率和能给全市人民提供多少负氧离子作为硬指标,为此市财政每年还补贴给湾里区3000多万元。我们就是要运用政绩考核这样的‘指挥棒’,将科学发展观变成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江西省委常委、南昌市委书记余欣荣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我们强调各级干部要种‘绿色发展之树’,就是说现在的一切发展、一切工作,一定要为今后的发展创造更好的条件。”


  “年年后浪推前浪,江草江花处处鲜。”毛泽东同志1965年写下的这首《七律·洪都》,成为新中国成立后南昌经济社会发展的真实写照。1949年至今的60年间,南昌的城区面积从8.28平方公里扩大到210平方公里,城市人口从22万增加到200万。1949年GDP仅有1.43亿元的南昌,今年前4个月GDP就超过372亿元。如今,南昌在做好建设现代区域经济中心城市和现代文明花园英雄城这“两篇文章”上下功夫,正积极探索实现中部省会城市崛起的“生态立市、绿色发展”之路。

主办:中共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125号凤凰城 电话:0371-66513888 电子邮件:dj@hnxinshan.com
Copyright © 2002-2019 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65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