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湖红船上那种精神正成为推动嘉兴发展的强大动力——
共和国从这里走来:嘉兴——红船见证新航程
本报记者 江 南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嘉兴南湖远眺。
一片清丽秀美的湖水和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叠映在一起。一条普通的小小游船,承载着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秘密召开,后因遭法租界巡捕房袭扰而被迫中断。8月初,代表们转移到浙江嘉兴,在南湖游船上,“一大”完成了最后的议程,宣告中国共产党正式成立。在这里,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和第一个决议得以审议通过,党的领导机构——中央局首次选举产生。从这里离开后,“一大”代表们把革命的火种带向全国各地。嘉兴南湖,从此成为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中国革命航船的起航地。
那艘带着传奇色彩和革命印记的中共“一大”纪念船,如今在南湖湖心岛岸边停泊,被人们亲切地称作“南湖红船”。红船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见证,也默默见证了南湖儿女的艰苦创业、无私奉献,见证了这片土地上蓬勃发展、日新月异的不凡历程。
南湖的船,党的摇篮
“七月南湖水涟涟,烟雨楼台雨如烟,荷花深处摇来一只船,南湖的船,党的摇篮,历史将从这里揭开新篇”。循着歌曲《南湖的船,党的摇篮》的意境,记者再度踏访南湖、走近红船。
1959年南湖革命纪念馆建立之初,为了还原历史场景,经反复考证、遍寻老工匠,仿制出已经绝迹的当年“一大”开会所用的游船,作为纪念船,停泊在湖心岛岸边展示。1964年4月5日,“一大”代表董必武重访南湖,细细察看纪念船内外,题下诗句:“革命声传画舫中,诞生共党庆工农。重来正值清明节,烟雨迷濛访旧踪。”彭真同志1991年3月18日登上纪念船,深情地说:“这船不大,但前途远大,有了这艘船,才诞生了社会主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十几位来自上海、结伴同游南湖的退休老人,正轮流以红船为背景留影。小船全长不过16米、宽仅3米,据说当时进出均须低头弯腰,船体狭小只容促膝而坐。一位老人很有感触地说:“瞻仰南湖红船,看着党诞生的真实场景,想到党创建时那么艰辛、弱小,再看现在的辉煌、强大,不由让人慨叹和深思。”
与红船隔湖相望的是南湖革命纪念馆。年过七旬的原馆长王相箴,犹念当年300多万嘉兴各界群众自发捐款320多万元建造纪念馆的动人情景。至今,累计已有2000多万人次参观南湖革命纪念馆。
刚结束高考不久的嘉兴一中女生叶菁,在妈妈的陪伴下来南湖革命纪念馆参观,完成一个在心里放了许久的愿望。“书本上曾学过这段历史,但在这里,感受更直观、更丰富,仿佛可以触摸历史。”叶菁看得很入神。
建党88周年前夕,南湖革命纪念馆迎来又一个参观高峰。工作人员的统计显示,该馆今年5月共接待11.98万人次参观,特别是周末,平均每天都有上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众多新党员在这里庄严宣誓,老党员在这里重温入党誓言,还有不少上海、浙江等地的学生,以红船作背景,参加特殊的“成人仪式”。
“近年南湖革命纪念馆接待的参观人数每年都在增长。”纪念馆副馆长李允说,2006年有70多万人次参观,到2008年参观人数已突破100万人次。最高峰的时候,曾创下一天接待3万多人次的纪录,尽显南湖红船不可替代的魅力和红色旅游的特殊吸引力。
南湖革命纪念馆内有一面两平方米的红色“誓言墙”,总是吸引许多观众驻足。在这里,思考与感悟、信仰与感情,交织成热切的话语,汇聚一片片赤诚的心灵。85岁高龄、白发满头的老党员叶祖萌,从江苏来到这里,满怀诚挚地写下观展感言:“来此学习,能体会到党的历史和成长,也应牢记党的历史和奋斗历程,履行一个党员晚年应尽的责任。”来自上海西南模范中学、有20余年党龄的田宪尧,在南湖畔重温入党誓言后写道:“喜看党旗愈来愈艳,同志更需努力奋斗,为党旗增辉、添彩。”
“红船精神”引领前行
红船劈波行,精神聚人心。凝聚在南湖红船上那种开天辟地、敢为人先的首创精神,坚定理想、百折不挠的奋斗精神,立党为公、忠诚为民的奉献精神,成为推动嘉兴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
嘉兴充分发挥作为党的诞生地的政治优势,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程中破浪前行。正在开展的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嘉兴市提出,统筹推进科学发展,聚力建好“三市一地”,即长三角创新型经济强市、江南水乡生态型文化大市、杭州湾宜居型滨海新市及“红船精神”引领的党的诞生地。
88年前,“一大”代表选择转移嘉兴,是看中这个江南小城既紧邻上海、又相对封闭安静,有利会程进行。如今的嘉兴,已从素称“鱼米之乡”的传统农业地区,资源匮乏、基础薄弱的小城脱胎换骨,一跃成为接轨上海、扩大开放的前沿阵地,成为统筹城乡发展、推进城乡一体化的先行之地,交出一份漂亮答卷。
改革开放30年,嘉兴突破资源缺乏、要素不足等制约,保持“经济列车”快速健康运行。30年间,嘉兴生产总值增长了30倍,财政总收入增长80倍以上,实现了从资源小市向经济大市、从封闭型经济向开放型经济、从依托传统农业经济向工业化大发展的跨越。
早在2003年,嘉兴人均生产总值已超过3000美元,所辖5县市均位居全国百强县前50位,2/3的镇跻身全国千强镇。把握所处的历史方位,嘉兴适时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一组数据足以令南湖儿女自豪、为红船增光:城乡互通的交通网络逐步成型,高速公路密度居长三角同等城市之首,建制村公交通达率、等级公路通村率和路面硬化率、城乡电网覆盖率等指标都是100%;教育、卫生、文化等社会事业发展的主要指标也都在全国名列前茅;农村全面小康程度位居浙江省第二。
为保护南湖这一“城市之魂”,嘉兴近年先后投入约15亿元,启动区域环境综合整治,实施治水、治污,添绿、添景,为南湖“梳妆理容”。如今,南湖经历了自明代以来第一次大规模疏浚,清除湖底淤泥,重现水清可鉴。
距南湖不远的纪念馆新馆已告落成,有望在明年正式开馆。这是一座建筑面积近2万平方米、融合水乡建筑风格的现代建筑,今后的展出规模将比现在扩大近10倍。与纪念馆新馆相伴,嘉兴市图书馆、大剧院、群艺馆等公共文化设施也都陆续为市民“享用”。
站在历史发展的新方位、改革开放的新起点上,在“红船精神”映照下,嘉兴正开启新的航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