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记巴沟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可山
你是一颗火种,从河洛大地燎原。
你是一面旗帜,高高飘扬在巴沟浅山土岭上。
站起来,你是一尊雕塑;倒下去,便成百姓心中一座永远的丰碑。
连日来,本报关于巩义市站街镇巴沟村原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可山先进事迹的系列报道,引起读者广泛关注。当前全市“创先争优”活动正如火如荼进行,张可山这位基层优秀党员的楷模成为广大党员学习的榜样。榜样力量无穷,身边典型更具魅力。为了深入挖掘张可山的事迹,记者再次走进巴沟村,更深刻地感受张可山这位基层优秀党员的爱民情怀和共产党人的本色。
27岁那年,张可山对党旗宣誓:为了党的事业,在生命的最后一秒我仍要坚持战斗!
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我们伟大的事业。张可山对党一片赤胆忠心,他的信念何来?翻开张可山那尘封的档案,答案就在里面。
发黄的稿纸上印着毛主席语录、入党志愿书的扉页是毛主席头像,这份证明张可山党员身份的材料里留下深深的时代烙印。
上世纪60年代,张可山就怀着对中国共产党无比的敬仰:“在我内心深处,对党有着无限的热爱,愿为党忠心耿耿、奋斗一生,党需要我干什么,我就干什么。”张可山诚恳表白。
张可山曾用过“张孬”、“张可三”的名字,上世纪80年代改为“张可山”沿用至终。1969年7月27日,在他任巩义市城关公社巴沟大队革委会副主任时被批准入党,年仅27岁。组织对张可山的考察十分严格,入党材料足足有54页,证明人十几位,最终这位久经考验的“战士”如愿以偿。
张可山敢闯敢干,不畏困难、身先士卒。 巴沟村实施“引水上山”水利工程时,他留给大家的印象最深。李元勋见证了这个过程:“巴沟的水利工程是张可山带头干出来的,在马寨沟挖水池,他不怕冷自己先跳下水;不怕苦,不怕困难,越是不好搞,越是非干不可。”
“没有干不成的事。”张可山常说。18天办起砖厂投入生产、两年苦战引水上山、扩大浇地面积粮食增产成先进……他干过的件件实事,都记录在发黄的档案里。
张可山拼着命干,积劳成疾。
身体不好也影响到干体力活,这一点他也在思想汇报上自我检讨。
“我身体不好,让职工代我出过工,做过一天活,抬过700斤石头。”张可山作了自我批评后,向组织保证:“今后要努力改造自己,以党章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做一名合格的共产党员。”
“为了党的事业在生命的最后一秒我仍要坚持战斗,在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张可山说。41年来,张可山事事冲在前,一心为民、无私奉献,认真履行着入党时的庄严承诺。最后,在生命的最后一秒坚持工作,为了党和人民的事业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
张可山去世的第二天,是巴沟村按照老支书生前安排给群众发福利的日子。群众代表提议,在福利券上加盖 “张可山”的印章。发年货时群众哭着说:“老支书,为啥你不和我们一起过这个年?”
张可山心系百姓,去世前几天还在安排群众发福利的事。他说今年给群众发福利,数量上绝不能减少。
在他去世的第二天,巴沟村就开始张罗着给群众准备发福利。当时群众代表提议,在福利券上加盖老支书“张可山”的私人印章。“往年福利券上盖的都是村委会的章,这是巴沟村的一个特例。”张可山上任后,年年给村民发米、面、油等福利,以前村民觉得理所当然,这次特别的珍贵。
送走张可山后,领福利那天,巴沟村1700多名村民个个眼含热泪。他们哭喊着说:“老支书,为啥你不和我们一起过这个年?”
“老支书,你病了我天天给你送小米粥。”大学生村官张静静在张可山病床前对他说。刚到巴沟三个月的张静静在老支书的跟前哭得像个泪人。“老支书人好,特别关照我们新分来的大学生。”张静静说。
“他是一位慈祥的老人,对身边所有的人都是那样的关爱备至;他是一台永不知疲倦的机器,生命不息,战斗不止;他更是一面镜子,涤荡着人们的灵魂,折射出一名共产党人的高风亮节;他就像一座灯塔,教我走路,教我做人,引领巴沟人扬起希望的风帆!”张可山去世那天,张静静在工作日志里写下这段话。
张可山的文件柜里放着一个蓝色抱枕。“老支书工作太劳累了,就拿出枕头躺在沙发上休息一会儿,然后接着干。”村干部薄有成说。看着张可山这样拼命,大家都劝他回家休息,他却摆摆手说:“没事,我稍微躺一会儿就好了。”1月24日那天,张可山开完会还没来得及小憩一会儿,就拖着疲惫的身体出门了,没想到,再也没有回来,享年68岁。
在张可山家门口的墙角,一辆车号为“豫AU4116”斜梁摩托车公里表定格在26046公里。“张支书没架子,对群众真是好,有一次,他骑摩托车回村,在路上碰见我,就喊我搭他的车。”村民宋道钦还清楚记得那次搭老支书的“顺风摩托”的细节。
在张可山的带领下,巴沟村建成了郑州市新农村建设的示范村。引来了许多观摩团,观摩车队前面走,张可山骑着他的摩托车后面追。张可山骑摩托车摔倒了3次,60多岁的人了,每次摔倒爬起来都很艰难。“张支书,我们买辆车吧。”村干部提议老支书也要注意村里的对外形象,干部一致同意,老张才点头。“老支书买了辆车没司机,为省800元的司机工资,天天让我兼司机。”时任巴沟村党支部副支书、现任该村党支部书记的张继帅说。
张可山的儿子张成军说: “在乡亲们眼中,爸很大方,看见谁家有难处,二话不说给200元、300元。看见谁家的孩子没钱上学,跑到人家家里送钱。可我发现自爸当上村支书后越来越抠了。”
张可山作为巴沟村的“当家人”,账记得明明白白。
“村账家家有一本,人人心里都明白。”巴沟村民说。“当干部就要光明磊落,有账不怕看。”张可山的心胸坦荡,来自他的问心无愧。他在村里设立党务监督委员会和村务监督委员会,实行村务公开,让群众参与村里大事决策,实施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10月至12月老年补助6160元,困难、疾病补助曹宪200元、徐秀兰200元、宋道成200元,春节澡票6006元,洗衣粉2835元……”这是记者从巴沟村民家中看到的一份2007年第四季度的账簿。村里的支出,都花在哪了?花了多少?账簿上都记得清清楚楚。
“老支书做事村民最放心,有账簿在手俺都能看清楚。”巴沟6组村民马丽萍说。
巴沟村发给村民的“账簿”其实是该村两委办的《巴沟村乡风文明建设》的小单页,用A5纸打印,对折分成四页。每期上面除了刊载村务公开,季度收支账等内容外,还把特困人员补助、救助人员名单等公示。别小看这薄薄一张纸,上面不仅写着村两委的坦荡,更体现着他们的公心。“村里账上有多少钱,每年能节约多少,俺老百姓心里都明白。”村民崔金焕说。
村里账目是本“明白账”,而张可山的私人账却是个“糊涂账”。
“有困难找老张,老张肯定会帮忙。”和张可山家一墙之隔的邻居李光耀说。今年74岁的李光耀从小就带着张可山干活,最了解张可山的为人。“可山就是心太软,老百姓的事他都当成大事办。”李光耀说。
“老张活着没少帮我,给过我几次钱。”巴沟村4组的宋道钦把欠张可山的感情账记在心上了。
“当官一任,造福一方百姓,要给群众办大事、办好事、办实事,就连群众生活中的小事,都要认真、尽心、尽力去办。”张可山说到做到,有求必应,谁得到了他的照顾,都感激地到处宣传。这话一传到不了解情况的村民耳朵里,他们还以为张可山是乱花村里的钱。村民薄兰州患肝病,因治病家境十分困难,当他找到张可山时,张可山从兜里拿出自己的1000元给他。因这事,还有不理解的人告到村里。当着村党员、干部、群众代表的面,张可山解释说,给薄兰州的钱是自己的工资,最后才避免一场误解。
张可山对群众大方,对自己家人却很小气。“爸爸经常为了公事接待,吃完饭安排我去结账。” 张可山的儿子张成军说。当张成军拿着替父亲结账的发票想找他报销,他啥话不说,就直接把票撕了说:“算你请我吃饭了。”
张可山的言传身教,也深深影响着他的家人。在他去世后,张成军给父亲办完后事,拿着剩下的18000元慰问金,将10000万元退还给了村委会,1000元帮父亲缴纳了特殊党费,4000元救济村里的几家困难户,3000元送到学校资助贫困学生。“我知道父亲是怎样的一个人,他一心为公,我这样做也是他最想做的。”张成军说。
张可山走了,巴沟村大学生村官张静静义卖筹资,救助村里一名5岁的白血病患儿。张静静说:“老支书生前就是这样帮助巴沟群众的,他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行。”
张可山的离去,使巴沟村干部群众悲痛万分。
“以前张可山和你们一样,是我们中间的一员,现在虽然他走了,但他仍然活在我们心中。”在张可山去世后,站街镇党委书记王继锋每次在镇里开大会前都要这样说。他以这样的方式缅怀一位得力干将的离去。王继锋说,张可山的工作我一点都不担心,我最担心的是他的身体,他活着的时候我就说:“老张呀,你一定要先把身体保护好,再说工作。”“没想到,老张还是没照顾好自己,这也怪我没照顾好他呀。”王继锋充满了内疚和自责。
“你药还没吃呢。”“来不及了。”这是1月24日早饭后,张可山出门前他们夫妻的对话。李兰英愧疚地说,那天我应该留住他,让他吃完药再走,这也成了李兰英永生的遗憾。下肢残疾的王彩玲在张可山的帮助下,享受到“农村贫困残疾人危房改造工程”优惠政策,补助了19400元,自己又借钱给没结婚的儿子盖了新房。“我想着,新房盖好了,一定让老支书来看看,现在他再也看不到了。”王彩玲眼含热泪地说:“老张走了,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他做的好事,我们永远忘不了。”
就在张可山走的前几天,张可山还和大学生村官张静静谈话说:“农村工作是苦了点,但大有可为呀。好好干,明天是你们的呀。”没想到老支书和我的这次谈话竟成了诀别。 “老支书没有走,他只是太累了,该好好休息休息了!”张静静哽咽着说。
“自己的事再大是小事,群众的事再小是大事。”“老张叔这种严谨的工作态度更是对我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大学生村官闫千说。在平时的工作中,这些大学生村官都按照张可山的教导严格要求自己。
采访中,记者还了解到大学生村官张静静的一个秘密:受张可山的影响,她在统计村里困难户时,了解到巴沟村3组张建克家的儿子张一帆得了白血病,就拿出自己的物品放到网络上义卖,筹集了3400元全部送到张建克家。当记者问张静静为何这么做时,她说:“老支书生前就是这样帮助巴沟群众的,老支书的精神激励我们前行。”
六月巴沟,繁花似锦,仿佛是对老支书的祭奠。张可山用他炽热的爱民情怀和对党的一片忠心在河洛大地树起了一座丰碑。他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也激励着更多的后来人。目前,在巴沟村有闫千、孙素伟、孙延峰、巴强四位群众向巴沟村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他们追随着老支书的足迹,踏着老支书用鲜血染红的大地,勇敢前行。
为了党的事业,在生命的最后一秒我仍要坚持战斗,在紧急关头毫不犹豫地贡献出自己的生命!
张可山,你做到了。
你用生命践行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庄严承诺。
用为民的情怀,使丰碑焕发出夺目的光辉,永驻人民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