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鑫山党建网!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 文章来源 : 鑫山党建
  • 发布日期 : 2009-09-22
  • 阅读数 : 1312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壮丽史诗·纪念新中国成立60周年)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周年
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新中国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6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新期待,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国防和军队建设不断推进,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


  ●新中国成立60年来,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新中国即将迎来60周年华诞。60年来,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中国人民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民族复兴的追求和梦想,谱写了自强不息、顽强奋进的壮丽史诗。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航船赶上时代前进的潮流,沿着正确方向勇往直前,向着无限光明灿烂的前景进发。


  六十年破浪前进


  中华民族曾以自己的勤劳、勇敢和智慧创造出灿烂的古代文明,对世界文明发展作出过巨大贡献。当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清朝仍沉醉于“康乾盛世”之时,中国却在世界发展潮流中明显地衰败落伍了。1840年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渐成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争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成为近代中国必须面对的历史任务。中国人民在苦难和屈辱中奋起抗争,但一次次遭到失败;无数仁人志士苦苦探求民族复兴之路,却一次次化为泡影。“四万万人齐下泪,天涯何处是神州”的悲愤诗句,道出了当时的中国人几乎绝望的无奈心声。伟大的民主革命先行者孙中山先生喊出“振兴中华”的响亮口号,领导推翻了君主专制制度,但辛亥革命以同旧的反动势力妥协而告终。国家依旧处于分裂和动荡之中,人民依然在黑暗中摸索。


  在这样一个关键的时刻,中国共产党诞生了。中国共产党成立后,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经过28年艰苦卓绝的斗争,终于夺取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在中国大陆结束了几千年的剥削阶级统治,结束了中华民族被帝国主义欺凌压迫的屈辱历史,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实现,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政治前提。


  新中国的成立,成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起点。60年来,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满怀对美好未来的新期待,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实践,把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伟业不断推向前进。


  新中国成立时,面对的是民生凋敝、满目疮痍的局面。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有步骤地实现了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在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基础上,1953年,党正式制定过渡时期总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对生产资料私有制进行社会主义改造的任务,并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与此同时,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社会变革。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的制度基础。1956年党的八大正确分析形势和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提出今后的主要任务是发展社会生产力。从1956年开始,党领导全国人民转入全面的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进行了艰辛探索。尽管社会主义事业遇到过严重挫折,但社会主义建设特别是经济建设仍取得很大成就,逐步建立起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中华民族以崭新的姿态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1978年召开的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实现了党和国家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开创了社会主义事业发展新时期。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科学评价毛泽东同志和毛泽东思想,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改革开放的伟大征程上开拓奋进。在拨乱反正的基础上,1982年党的十二大吹响了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号角。改革开放经历了从农村改革到城市改革,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各方面体制改革,从对内搞活到对外开放的历史进程。1987年党的十三大比较系统地阐述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明确概括了以“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为主要内容的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对我国现代化建设作出“三步走”的战略部署。1992年初邓小平同志发表南方谈话,深刻回答了长期束缚人们思想的许多重大认识问题,把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推进到新的阶段。在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伟大实践中形成的邓小平理论,指引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走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


  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以后,以江泽民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俱进,面对国内外政治风波、经济风险等严峻考验,依靠党和人民,捍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科学判断历史方位基础上创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成功跨入21世纪。1992年党的十四大强调抓住机遇、加快发展,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大之后,党中央就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开创全面开放新局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部署。世纪之交召开的党的十五大把邓小平理论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党的十五大之后,党中央就农业和农村工作、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加强和改进党的作风建设等重大问题作出部署。在2002年党的十六大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被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经过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奋斗,到20世纪末,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随着小康目标的提前实现而迈上新的台阶。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伟大旗帜,顺应国内外形势发展变化,抓住重要战略机遇期,发扬求真务实、开拓进取精神,坚持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提出和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践中坚定不移地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继续推向前进。党的十六大之后,党中央就深化机构改革、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重大问题作出部署。2007年党的十七大对科学发展观作了系统阐述,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出新的更高要求,对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作了全面部署。党的十七大以来,党中央团结带领全国人民积极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和重大自然灾害的严峻挑战,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不断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展现出更加光明的前景。


  六十年成就辉煌


  60年弹指一挥间,华夏大地沧桑巨变,焕发勃勃生机,几代中国人的强国之梦、复兴之梦正在一步步变为现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取得辉煌成就,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今天,一个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


  ——建立独立的和比较完整的国民经济体系,经济建设快速发展,经济实力显著增强。经过60年艰苦奋斗,我国已由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变成一个日益繁荣昌盛的国家。1949年到2008年,我国人均GDP从35美元增加到3266美元。我国依靠自己的力量解决了13亿人的温饱问题,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实现了“三步走”发展战略前两步的目标,正在向第三步目标稳步前进。经济实力、国防实力、科技实力明显增强,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技术领域的许多方面进入世界先进行列,主要农产品和工业品产量已居世界第一。自主创新能力不断提高,高新技术产业蓬勃发展,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重大科技成果不断涌现。能源、交通、通讯等基础设施,特别是三峡水利枢纽、青藏铁路、南水北调、西气东输等重点工程成效显著。区域协调发展总体战略全面实施,整体推进。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扎实推进。城镇化建设日新月异,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明显,可持续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党和政府锐意推进各方面体制改革,不断扩大对外开放,使我国成功实现了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到充满活力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从封闭半封闭到全方位开放的伟大历史转折。建立了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农村双层经营体制,形成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形成了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形成了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市场对资源配置发挥基础性作用的经济管理制度。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加快发展开放型经济。从建立经济特区到开放沿海、沿江、沿边、内陆地区再到加入世界贸易组织,从大规模“引进来”到大踏步“走出去”,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的水平显著提高,国际竞争力不断增强。我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三,外汇储备跃居世界第一。广泛深入的国际合作加快了我国经济发展,也为世界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中国人民真正成为国家和社会的主人。新中国的成立,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实现了国家的高度统一和各民族的空前团结;废除了西方列强强加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真正实现了国家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我国实现了从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政治的伟大跨越,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不断完善。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社会主义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政治体制改革稳步推进。56个民族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民族关系。各政党、各人民团体团结一心、同舟共济。全体社会主义劳动者、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和拥护祖国统一的爱国者,结成了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按照“一国两制”伟大构想,香港、澳门胜利回归祖国,海峡两岸的合作和交流不断加强。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全国人民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文明素质不断提高。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用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人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日益深入人心。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大力发展科学教育、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等事业。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大力推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坚持弘扬全国各民族的优秀文化,积极吸收各国文明的优秀成果,推动社会主义文化日益繁荣发展。我国文艺创作日益繁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具规模,文化市场和文化产业蓬勃发展,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显著,中外文化交流日益活跃,文化体制改革不断深化,文化建设的保障体系更加完善。我国的文化软实力不断增强,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显著提高,向世界展现了中华民族的创造力、凝聚力和崭新精神风貌。


  ——大力发展社会事业,社会建设成绩突出,社会稳定和谐得到巩固和发展。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发展社会事业,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新中国成立后,大力发展教育、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社会呈现出新面貌、新气象、新风尚。改革开放以来,不断改革和完善社会管理体制,扩大公共服务,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取得显著成就。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城乡免费九年义务教育全面实现。就业规模持续扩大,全社会创业活力明显增强。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覆盖城乡居民的社会保障体系初步形成。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不断健全,新型农村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启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已覆盖全国。开展群众性的卫生运动和体育活动,人民健康水平逐步提高。社会管理不断改进,社会局面保持稳定。扶贫开发成效显著,农村贫困人口从1978年的2.5亿减少到2008年的4007万。废除农业税,使延续几千年的“皇粮国税”成为历史。随着经济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吃穿住行用”水平明显提高。人民收入大幅增长,从1949年到2008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一年的不到100元增加到15781元,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从44元增加到4761元。从1978年到2008年,城市人均住宅建筑面积和农村人均住房面积,已分别从6.7平方米和8.1平方米增加到30.0平方米和32.4平方米。群众家庭财产普遍增多,2008年城乡居民人民币储蓄存款余额达21.8万亿元,比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952年增加了2.5万倍。


  ——不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显著提高。60年来,我们党既紧紧围绕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来推进党的建设,又通过推进党的建设来推进社会主义事业。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顺应世情、国情、党情的新变化,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坚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党的自身建设,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全面推进。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深入进行。党内民主不断扩大,党内生活准则和制度不断健全。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朝气蓬勃。党的各级组织不断加强,覆盖面不断扩大,党员队伍不断发展,截至2008年底,党员总数达到7593.1万名,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7倍;党的基层组织371.8万个,是新中国成立时的19倍。党的作风建设全面加强,反腐倡廉建设深入推进。坚持依法执政、民主执政、科学执政,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不断提高,党的执政地位更加巩固,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充分发挥了领导核心作用。


  ——综合国力日益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60年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发展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了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而且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国防建设不断加强,人民军队革命化、现代化、正规化建设不断推进,在巩固国防,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领土完整,参加国家建设,维护世界和平等方面发挥了重大作用。我国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走和平发展道路,维护国家的主权、安全、发展利益,推动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为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我国的国际影响日益扩大,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一个负责任的、强大而又更具亲和力的社会主义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大的作用。


  六十年宝贵启示


  新中国成立60年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开拓奋进,为党和国家事业继续发展进步提供了许多宝贵启示。我们所取得的一切成绩和进步的根本原因,归根到底是:建立和巩固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按照新的“三步走”战略目标,到建党100周年时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基本实现现代化,最根本的就是要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核心是坚持党的领导。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华民族复兴大业就不可能实现。在中国这样一个有十几亿人口的大国,国家统一,人民团结,社会安定,民主发展,民生改善,现代化建设,都要靠党的领导。必须把尊重人民群众首创精神、实现全国各族人民的团结发展,同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结合起来,使党在世界形势深刻变化的进程中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在应对国内外各种风险考验的进程中始终成为全国各族人民的主心骨,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进程中始终成为中国先进生产力发展要求、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忠实代表,在领导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进程中始终成为核心力量。


  必须坚持从基本国情出发,准确把握时代特征,独立自主地发展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国情和时代特征,是党进行理论创新的立论基础,是党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社会进步、谋划事业发展的根本依据。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坚定不移地走适合国情的发展道路,无论过去、现在和将来,都是我们的根本立足点。顺应和平、发展、合作的时代潮流,把握世界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打开国门搞建设,是进行现代化建设的必要条件。新中国成立后,党领导全国人民创造适合国情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出发,深刻把握时代主题和世界发展趋势,开启改革开放伟大历史进程,开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创造了举世瞩目的发展奇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国情没有变,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一社会主要矛盾没有变, 人口多、底子薄、区域城乡发展不平衡、生产力不发达仍然是我国的最大实际。我们必须认清基本国情,准确把握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积极借鉴外国发展的有益经验,善于在各种风险和挑战面前立足实际、着眼未来,独立自主、开拓进取,根据基本国情和时代要求进行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不断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必须坚持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依靠科学发展来解决前进中的一切问题。发展是硬道理。坚持以发展为主题,用科学发展的眼光、思路和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是总结新中国历史得出的一条重要经验。改革开放以来,各项事业之所以能够取得非凡成就,都与紧紧扭住发展不放松、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密切相关。只有紧紧抓住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才能从根本上把握人民的愿望,把握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关键,把握我们党执政兴国的本质。继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必须把经济发展同上层建筑变革结合起来,把发展生产力同提高全民族文明素质结合起来,坚持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更加自觉地走科学发展道路,坚持以人为本、统筹兼顾,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努力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必须坚持改革开放,以改革来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实现国家现代化,让中国人民富裕起来,振兴伟大的中华民族;才能推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建设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在引领当代中国发展进步中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确保党始终走在时代前列。事实雄辩地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作为一场新的伟大革命,不可能一帆风顺,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最根本的是,改革开放符合党心民心、顺应时代潮流,方向和道路是完全正确的,成效和功绩不容否定,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必须把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把扩大对外开放同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统一起来,毫不动摇地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群众,凝聚起最广泛最深厚的力量。人民是国家的主人,是决定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是历史的真正创造者。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亿万群众广泛参与的创造性事业,是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根本利益、创造美好生活的共同事业,体现了人民要求和党的主张的内在统一。必须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不断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必须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地位的一致性,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最广大人民谋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必须尊重群众的首创精神,既通过提出和贯彻正确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带领人民前进,又从人民的实践创造和发展要求中不断获得前进动力。必须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加强和改进群众工作,努力营造社会各阶层人员团结一心、共同发展,祖国大家庭各族儿女和衷共济、共创繁荣的环境和氛围,最大限度地集中全社会全民族的智慧和力量,最广泛地动员和组织亿万群众投身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荣事业。


  必须坚持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在共同思想基础上形成强大凝聚力。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根本思想保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创造性地探索和回答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怎样对待马克思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这个理论体系,坚持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凝结了几代中国共产党人带领人民不懈探索实践的智慧和心血,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是党最可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之所以完全正确、之所以能够引领中国发展进步,关键在于我们党既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又根据我国实际和时代特征赋予其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体系。只要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结合起来,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必将以强大的生命力、创造力和感召力,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凝聚起更加强大的力量。


  新中国的60年,是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中华民族的独立、振兴、繁荣而不懈奋斗的60年;是中国人民掌握自己的命运、意气风发地建设新生活的60年;是我们党不断发展壮大、开创各项事业新局面的60年。新中国的这一段光辉历程,宛如一幅气势磅礴而又绚丽多彩的画卷,已经深深地镌刻在中华民族发展进步的丰碑之上。历史必将续写辉煌。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领导下,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伟大祖国的明天必定更加富强民主文明和谐。中华民族一定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伟大复兴,不断谱写美好生活的新篇章。


 

主办:中共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125号凤凰城 电话:0371-66513888 电子邮件:dj@hnxinshan.com
Copyright © 2002-2019 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65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