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光临鑫山党建网!

雷锋之歌:记忆深处,那些鲜为人知的往事

  • 文章来源 : 河南党建网
  • 发布日期 : 2012-05-22
  • 阅读数 : 1136

  历史的启示总是超越时空的。雷锋成为时代的骄子,成为永恒的路标,成为一代又一代人的教科书,这无疑离不开媒体的大力宣扬,是一代又一代的媒体工作者发现、挖掘、记录、传播着雷锋精神,让这朵英模之花更加绚丽夺目。

 
  《前进报》为入伍仅10个月的雷锋发表社论
 
  当年,在雷锋事迹的宣传中,新闻媒体起到了大力推动作用。新华社、《人民日报》《解放军报》《中国青年报》《解放军画报》等都曾先后播发过雷锋事迹。其中沈阳军区《前进报》尤为值得称颂。
 
  1960年11月24日,《前进报》社将已写好的反映雷锋从一个苦孩子成长为优秀人民战士历程的通讯报道稿送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杜平中将审阅。杜平阅后,很有感触,当即写下这样一段批示:
 
  雷锋同志的苦难,是整个阶级、民族的苦难。在解放前受到像雷锋同志那样遭遇的人比比皆是。他只是千千万万受苦受难人中的一个。解放后,全国人民在党和毛主席的领导下彻底翻了身,正为建设美好、幸福的生活而忘我地劳动。可是,有的人竟在短短的十一年中忘了本,生在福中不知福。因此,雷锋同志这种精神显得十分重要,值得学习。现将此材料印发军区部队,结合两忆三查运动进行教育。
 
  在写完这个批示之后,他又把《前进报》社负责同志请来,将通讯报道稿的标题改为“毛主席的好战士”。
 
  11月26日,《前进报》用两个整版的篇幅,套红宣传雷锋的事迹。在一版,发表了《毛主席的好战士》的长篇通讯,刊登了《不忘过去,发愤图强》的社论,照排了杜平的批示手迹,报道了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决定授予雷锋“模范共青团员”称号的消息。在二版,继续用整版篇幅刊登了由一版开头的长篇通讯。
 
  如此宣传一个入伍仅10个月的战士,这在《前进报》历史上是从没有过的。在这期《前进报》发到部队之后,一场大规模宣传学习雷锋的活动,便在沈阳军区乃至全军、全国范围逐步展开。
 
  为何拍下那么多珍贵的现场照片
 
  许许多多的中国人,都是首先从照片上认识永远微笑的雷锋的。
 
  雷锋那么多现场照片是怎么抓拍下来的?当年拍摄雷锋照片的人又是谁?
 
  当年拍摄雷锋照片的人,至少有10位。沈阳军区原工程兵政治部干事张峻是其中之一。
 
  有人对雷锋生前为什么能留下那么多照片产生疑窦:雷锋做好事不是不留名吗?可是雷锋做好事怎么就被拍成照片?
 
  张峻介绍说,雷锋的军旅生涯总共是951天。在这期间,他曾经先后9次为雷锋拍照,与雷锋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前前后后为79天。雷锋留下的300多张照片,除了雷锋个人在照相馆照的之外,大部分照片都是现场跟踪抓取的,其中有一部分是事后补拍的。
 
  至于为什么要补拍雷锋照片,原因是1960年11月,沈阳军区《前进报》拉开在全军区范围学雷锋帷幕后,北京的军事博物馆举办《学习毛主席著作标兵雷锋模范事迹展览》,安排由沈阳军区工程兵提供与展览有关的实物和图片。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对此非常重视,安排张峻和季增负责展板图片的编选和补拍。
 
  沈阳军区工程兵党委对筹办雷锋模范事迹展览拍雷锋照片提出三点要求:一、必须是雷锋实实在在做过的事;二、必须是能够补拍的事迹;三、不能演绎,不准夸大事实,制造假新闻。
 
  这些补拍的照片是雷锋生前做好事的真实纪录。中国摄影家协会在推荐1949~1999年的国庆50年摄影优秀作品时,如此评价雷锋照片:“雷锋图片是最早影响三代中国人生活的影像,除了领袖像之外,雷锋照片是被最广泛印刷、传播的人物肖像。”
 
  《人民日报》宣传雷锋放开了版面
 
  1962年底,《人民日报》军事记者组组长兼国际评论员连云山出差到抚顺。当晚,市委秘书长来看他,说起抚顺出了个人物,把刚牺牲不久的雷锋作了简单介绍。
 
  第二天,抚顺市市委书记沈越也来看连云山。他一进门也说起雷锋,并说礼堂正在举办雷锋报告会,邀请连云山去听报告。结果一进礼堂,连云山发现整个会场气氛热烈,报告人和自发前来听的人声泪俱下。随即,连云山走访了雷锋生前所在的运输连,看了雷锋的遗物,认真阅读了雷锋的近10本厚厚的日记。当时,连队干部有些犹豫,因为上级最近为此专门发了一个事故通报。但团长、政委的意见是:事故归事故,雷锋是雷锋,雷锋应当得到大的宣传。
 
  这时,北京打电话叫连云山赶快回去。临走,连云山对驻沈阳军区的军事记者佟希文交代了他的设想,让佟希文抓紧时间采写,尽快发稿。
 
  时隔不久,连云山接到佟希文发来的通讯稿后,迅速编完发排,送管版面的总编室主任张潮审阅。张潮当即确定拿出两个版来宣传,副总编李庄也表示同意。
 
  1963年2月7日,《人民日报》同时在一版、二版和五版编发了有关雷锋的文章和雷锋日记摘抄。一版是“辽宁广大青年热烈学习雷锋事迹受到深刻教育”,大标题为“像雷锋那样忠于革命事业”,并加了编者按;第二版刊登了雷锋先进事迹的通讯;第五版刊登了雷锋日记摘抄和雷锋的照片。
 
  两个半版的位置全部慷慨地给予一名普通士兵,这在《人民日报》尚属首次。
 
  有人提出:黄继光牺牲不过2000字通讯, 为什么宣传雷锋却拿出两个半版面
 
  当时,《人民日报》大规模宣传一名普通战士,引起了各方关注。
 
  按照惯例,凡社论和重大宣传,连云山都无例外地送给有关领导机关审查。但这个雷锋的稿子连云山没有送审。他当时认为,雷锋事迹的稿件特殊,一般单位审不了,因为他们不了解或不甚了解情况。哪知,某领导机关一位领导对连云山说,你这个报道是错的,雷锋的去世不能和黄继光的牺牲相比。黄继光的牺牲不过2000字的通讯,而一个因事故去世的战士却用了两个多版面来宣传,如果再发生战争,再出现黄继光,你拿出8个版来宣传吗?宣传这么个典型,他的事迹超过黄继光了吗?
 
  连云山这样回答:黄继光的事迹发生在战争年代,现在全国没有战争,上哪儿去堵枪眼,托炸药包?在和平建设时期,雷锋的思想和为人民服务的高度献身精神,爱护人民的精神,应该是现时期人民军队优良传统的发扬,是人民解放军英雄模范人物值得大书特书精神的一种。宣传他不是错误,不是失职,你这批评我想不通,我没有做错。
 
  没多久,某领导机关小会议室召开了首都各新闻单位参加的会议。连云山也来了,他事先不知道内容,到会上才知道原来是为了所谓宣传雷锋不妥的事。
 
  当时还专门为每人印发了一套材料,并向《人民日报》提出要调动和处理连云山。《人民日报》总编室主任张潮当场表示,我们签了字,当然是我们的责任,你们不应处理连云山。副总编辑李庄对连云山说,你不要有顾虑,一切由我们负责任。
 
  毛泽东欣然接受《中国青年》杂志的请求,为雷锋题词
 
  1963年2月的一天,从某机关开会回来,《中国青年》的同仁们在总编邢方群的主持下,开了一个不同寻常的编委扩大会议。这个会就是专门讨论如何宣传雷锋。他们认为,雷锋是具有时代特点的典型,应该解放思想,放开版面,大张旗鼓地宣传。
 
  但是,他们感到有几点不利因素,几家报纸尤其是《人民日报》重点宣传过了,再加上《中国青年》是半月刊,赶不上报纸迅速。如果要后来居上,必须在深度和声势上下工夫。热烈讨论后,他们决定把1963年《中国青年》的第五期和第六期合刊为学雷锋专辑,分量重一些。有建议请周恩来题词的,有建议请毛主席题词的,最后决定请毛主席题词!
 
  作为共青团中央的机关刊物,《中国青年》是毛泽东很偏爱的一本杂志,由它推出过一系列的青年样板。
 
  《中国青年》杂志的编辑把一封请求题词的信,直接送到中南海西门。信封上写着:“中南海 呈毛主席”。
 
  刚过两天,杂志社的人员就拨通毛泽东的秘书电话,问:“请主席题词的信收到没有?主席看过没有?”
 
  时任毛泽东秘书的林克回答道:“信已收到,主席看过,没有表态。”
 
  两天后,性急的年轻人再次拨通林克的电话。得到的回答是:“主席已决定题词。”“学雷锋专辑付印时间是2月26日,请转告主席。”年轻人向毛泽东提了个醒。林克如实告诉了毛泽东。
 
  2月22日,菊香书屋。毛泽东拿起一张信笺递给林克,映入眼帘的是“向雷锋同志学习”七个大字。
 
  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雷锋日记》两个月发行全国
 
  1963年3月中旬,董祖修接到重新整理雷锋日记任务后,把当时军内外报刊上刊登的雷锋日记摘抄仔细查对了一下,发现主要在于雷锋自己的话与雷锋摘录别人的话,没有区分开来,缺少必要注解。但总的来说,是忠于原作的,是符合实际的。
 
  当时,总政宣传部已确定正式出版《雷锋日记》一书。董祖修在和总政宣传部同志核实报纸刊登雷锋日记的同时,还把一份雷锋日记的完整抄件带到北京,它便是后来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的《雷锋日记》的初稿。
 
  这份抄件是怎么搞出来的呢?说来,这里面还有一点“秘密”呢!原来,董祖修曾经把雷锋的日记本拆开过。
 
  董祖修回忆说,为什么要拆开呢?自毛泽东题词发表后,全国各地记者纷至沓来,向《前进报》要雷锋日记摘抄,有的执意要阅读雷锋日记原稿。为防止珍贵的雷锋遗物丢失,又解决新闻宣传所急,董祖修想起一个一举两得的办法,那就是把雷锋的日记本拆开,然后组织人手前来抄写,抄完之后给装订上。
 
  董祖修迅速找来10位同志,把一份完整准确的《雷锋日记》摘抄本在短短几天之内完成了。
 
  之后不久,雷锋的日记本、笔记本共9本,连同雷锋其他遗物一起,被征集到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博物馆,作为宝贵的精神财富,长期珍藏。
 
  前后经过两个月紧锣密鼓的准备,1963年4月,《雷锋日记》由解放军文艺出版社出版,开始发行全国。
 
  《中国青年报》1963年就开辟了“外国青年朋友赞雷锋”专栏
 
  早在1963年10月29日,《中国青年报》就开辟了“外国青年朋友赞雷锋”的专栏,并加了这样的编者按:
 
  毛主席的好战士——雷锋,不仅已成为我国广大青年学习的好榜样,也受到各国青年的敬爱。自从《中国青年》《人民画报》《万年青》《人民中国》《中国建设》等杂志,发表了介绍雷锋生平事迹的通讯和雷锋的日记摘抄后,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国家的许多青年,来信赞扬雷锋的高尚品德,并表示要向雷锋学习。
 
  《中国青年报》先后发表了《做一个雷锋式的战士》(越南 杜援)《雷锋活着,永远活着》(古巴 莎拉·卡斯蒂亚瑙斯)《像他一样战斗和劳动》(日本 惟仓)。
 
  当年,雷锋事迹还很快被介绍到一些国家的报刊上。而今,半个世纪过去,在雷锋纪念馆,留下了许多外国友人的真挚留言:
 
 “我们曾拥有过卓娅、舒拉,那是在战争岁月;而在和平年代,你们拥有雷锋,真羡慕这样的国度,羡慕中国年轻的一代。”来自俄罗斯的巴沙诺夫写下这段真挚的话语。
 
  “这是一滴特殊的油,它能覆盖整个海洋,使世界变得更加美丽、更加平静。”美国教师詹姆斯这样赞美雷锋精神。
 
  而许多远道而来的友人则像日本《朝日新闻》的崛江义人一样,用不同的文字写下相同的一句话——“雷锋属于世界”。
 
  (作者系《雷锋全集》主编,总政办公厅编研室原主任)

主办:中共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委员会
地址:中国.郑州市郑汴路125号凤凰城 电话:0371-66513888 电子邮件:dj@hnxinshan.com
Copyright © 2002-2019 河南省鑫山实业发展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豫ICP备11006522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