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1996年12月11日
朱德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和军事家,是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主要缔造者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开国元勋。在近70年的革命生涯中,朱德同志经历了近代中国旧民主主义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几个历史阶段,无私地把毕生精力贡献给了中国人民,建立了不朽的功勋,深受全党、全军和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与崇敬。
朱德同志青年时代就志向远大。1909年,他怀着对帝国主义列强的侵略和腐朽的封建统治的满腔悲愤,出于强烈的爱国救民思想,投笔从戎。他在云南陆军讲武堂求学期间,参加了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投身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活动。在辛亥革命和反对袁世凯复辟帝制、段祺瑞媚外独裁的斗争中,他驰骋沙场,战功显赫,成为滇军名将。从现实的斗争中,他逐渐认识到,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不能救中国,马克思列宁主义才是中国的希望。1922年,为了求得真理,他毅然抛弃高官厚禄,前往马克思的故乡德国,在柏林参加了中国共产党。从此,他走上了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伟大道路。
朱德同志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建立了光辉的业绩。1927年,他参与领导南昌起义,打响反对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南昌起义失败后,环境极为险恶,他率领起义军余部,转战湘粤赣边境,发动湘南起义,与毛泽东同志在井冈山胜利会师,推动中国革命进入新的发展时期。他先后与毛泽东、周恩来同志一起,指挥红军粉碎了国民党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的一、二、三、四次“围剿”。长征途中,张国焘企图分裂党、分裂红军,朱德同志“临大节而不辱”,坚决执行中央的正确方针,反对分裂,维护团结,确保了红军三大主力胜利会师。抗日战争爆发后,他与彭德怀同志等率领八路军东渡黄河,开赴华北抗日前线,迅速打开敌后抗战新局面,建立了支持长期抗战、夺取最后胜利的重要战略基地。1940年回到延安后,他协助毛泽东同志指挥全国各解放区战场的抗日战争。他指导开发南泥湾,推动大生产运动,形成了宝贵的“南泥湾精神”。解放战争时期,他协助毛泽东同志,运筹帷幄,决战千里,指挥我军彻底打败了国民党反动军队,迎来了新中国。朱德同志身经百战,出生入死,为中国革命的成功立下了丰功伟绩,他杰出的指挥才能和治军经验成为我党我军思想宝库的重要组成部分。
新中国成立后,朱德同志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建立和发展又作出了重要贡献。他满腔热情地探索着“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的道路。他不顾年事已高,经常深入各地调查研究,为党和国家的重要决策提供了许多真知灼见。他对推进国防现代化建设也进行了大量工作。他晚年重病在身,仍念念不忘国家的建设事业和人民生活的改善,表现出共产党人生命不止、奋斗不息的高尚品质。
20世纪中国革命的史册上,群星璀璨,朱德同志是其中一颗巨星。毛泽东同志称赞他是“人民的光荣”。朱德同志具有高尚的思想和崇高的品德,为我们留下了珍贵的精神财富。
朱德同志信仰坚定,对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矢志不移。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不论遇到什么艰难险阻、惊涛骇浪,他从不动摇,总是立场坚定,挺身而出,顽强奋斗,表现出革命者的大智大勇和坚强意志。他用不懈奋斗的一生实现了“革命到底”的誓言。
朱德同志光明磊落,襟怀坦荡,对党对人民无限忠诚,时时刻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他一向坚持实事求是,对同志以诚相见,对错误敢于斗争。他处处顾全大局,事事注意团结,从不计较个人得失,不愧是“度量大如海,意志坚如钢”。
朱德同志谦虚谨慎,艰苦朴素,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他把一切功劳归于党和人民,从不居功,始终以普通一兵和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自居,充分体现出一个真正革命者的伟大人格。他关心群众,体贴群众,总是和群众打成一片,不断从群众中汲取智慧和力量。他要求干部和党员始终注意防止骄傲自满和脱离群众,防止贪污腐化,否则就会失掉共产党人应有的品质,就会在革命队伍中掉下队来。他曾指出:“我们一切力量都出于群众身上,一切办法也都由群众创造出来。”“我们没有别的本事,我们的本事就只有同群众密切结合在一起。显然地,如果我们脱离了群众,我们就必然要失败。”他的这些谆谆教导,至今对我们的各级干部和各项工作仍然有着深刻的警示意义。